以平常心传承制茶技艺
“高峰期白天黑夜不睡觉,一天可以炒出5至6斤干茶。”樊生华做了一道“算术题”,一斤干茶由4斤6两左右的鲜叶制作而成,一锅容纳3两左右的鲜叶,炒制15锅方能制成一斤干茶。“采茶高峰期,我们每天需要炒茶近80锅。”樊生华笑着说道。
提到繁琐的制茶过程,樊生华从未感到辛苦,在他看来,茶农的第一要事就是炒茶、制茶。采摘、摊青、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去碎片、归堆、收灰、储存,一套完整的制茶流程,在正常天气下需要经历5个小时,而樊生华总是乐在其中。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樊生华也在炒茶中炒出了自己特有“掌法”。“茶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力道没有把握,炒出来的茶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为此,樊生华独创了西湖龙井炒制“太极手法”,改变了原先的单手炒茶,变为左右手同时配合,“这样鲜叶量可以增加,炒茶时干脆清爽,茶叶形状也会比较完美。”
作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致力于技艺传承已有二十余年。从邻居到同村百姓,从临近的区县到周边其他省市,樊生华手把手教授大家制茶技艺,“此次申遗成功我很开心,也希望能继续保持一颗平常心,先把茶做好,再去帮助他人,在传承保护好绿茶制作技艺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到家乡的茶。”
茶文化不能“束之高阁”
要让寻常百姓触手可及
在杭州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部分成功入选的好消息传来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评茶师、茶艺师高级技师倪晓英正准备给今天的学生上课,而恰好今天的主题是《中国茶的历史和对世界的影响》。“申遗,对茶界来说是一大喜事。”课堂上的倪晓英难掩喜悦之情。
从倪晓英开始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起,到如今已有四十五年了。“茶一开始只是我的工作生计,到后来已经变成了我的生活。”从最开始的茶叶加工、品质检验、成品拼配、茶艺服务,倪晓英积累了一条产业多环节的经验。到了1997年,倪晓英开启了自己全新的茶艺生涯。
从1997年的茶吧,到2003年的你我茶燕,再到如今的你我茶院,随着顾客们需求的不断转变,茶院也从茶饮服务走向茶文化的输出,而学茶者与爱茶人便是倪晓英一直关注的两个群体。
“茶,一开始不能只讲文化,这会让人敬而远之,要把茶文化生活化,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自然而然爱上茶。”多年来,倪晓英坚持定期举办“每周一茶”“温暖茶会”“你我茶语”等公益茶会,为从事专业行业的学茶者与社会各界的爱茶人提供免费的茶文化课堂。此外,倪晓英还将茶文化与读书会、诗朗诵、插花、香道等活动横向结合,以多元形式讲好茶的故事。
“此次申遗成功,更有利于中国茶走出去,在中外茶人的交流中,感受茶和世界的包容并蓄。”在倪晓英看来,中国茶对世界文明有着巨大贡献,首先,大家应当具备文化自信,要让茶文化走进生活,成为品质生活的抓手,让更多人看见、听见、闻到茶文化,将其变为寻常百姓触手可及的东西,这样大家才能对中国茶有自豪感;其次,要对世界讲好中国茶,通过整理从古代到当代与茶有关的故事,让更多人听见中国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