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感悟
铁血坚守 丰碑永存——写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2-08-31 14:19:02

人民幸福如所愿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摘自陈毅《梅岭三章》

青山掩映,果树飘香。毛泽覃当年牺牲、长眠的瑞金市安治乡红林村,早已改名为泽覃乡泽覃村。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聆听当年游击战的故事,感受今朝百业兴的不易。

“如果您在天有灵,看到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一定会很欣慰吧!”泽覃村一处山坳,78岁的邱世机跪在毛泽覃烈士墓前,小心翼翼地擦拭墓碑,对着烈士虔诚倾诉。邱世机记得,如果他母亲张桂清依然健在,今年已有110岁了。在她102岁的生命中,为毛泽覃守墓就守了70多年。而今,接过母亲接力棒的他,也将继续守护下去……

盛世思英烈,铭记为前行。

赣南人民饮水思源,在当年鏖战地安放的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都化作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进的道路。

红土儿女感恩奋进,在建功新时代取得的每一次思想“破冰”、每一次行动“突围”,都化作向革命先辈的深情告慰:盛世中华,已如你所愿;红土今朝,已如你所愿。

位于信丰县油山镇的赣南游击词主题园,群山环绕,丰碑矗立,红歌飘荡。85年前铁血坚守的胜利,将英雄的名字和故事,深深镌刻在这片红色沃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从先辈们的手里接过火炬,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油山镇党委书记王小林介绍,该镇依托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革命旧址,布局改造了滴水垄指挥中心旧址、中共赣南特委旧址等红色旧址,高标准建设了赣南游击词主题园、油山游击干部学院等红色景点,全力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红色研学地、旅游休闲区,“游击圣地、红色油山”的品牌越唱越响、越擦越亮。

油山镇坑口村,80%的村民都是红军后代。农家门前悬挂的一块块“红色基因牌”,村居外墙绘制的一幅幅红色漫画,坚持每天演出的老年红色表演队,无不展现着乡亲们知党恩、铭党恩、立志报党恩的质朴情怀。

据介绍,今年前7个月,坑口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64万元。通过发展大棚蔬菜、蜂蜜等产业,村里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正在蔬菜大棚采摘螺丝椒的村民游红妹告诉记者,如今她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每月有2000元以上收入。采摘好的蔬菜,销往省内和大湾区,不仅鼓实了村民的“口袋子”,也丰富了湾区的“菜篮子”。

放眼今日赣南,破茧成蝶的巨变正在城乡次第发生。80多年前“弥天烽火举红旗”的豪情,再次以燎原之势,激荡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刘伯坚英勇就义的大余县城,伯坚大道穿城而过,尽头便是幸福大道。

“‘我留下来,他们会感到共产党没有走,红军没有走,革命有希望’,陈毅这番充满感情的话语,使周恩来不禁热泪盈眶……”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内,“小红星讲解员”赖梦晨用清脆的童音为游客讲解革命往事。这个暑期开始,13岁的她成为纪念馆的讲解新力量。她说,每讲解一次,自己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就多了一分、感悟就深了一层,传播红色文化的使命感也随之不断增强。

“新人”上岗,“老兵”坚守。在大余兰溪彭坑,周篮嫂的次子、现年87岁的老党员刘士华拄着拐杖,执着地把陈毅的照片、信件一一向来客展示。退休后,他遵从母亲遗愿,回村当起红色义务讲解员,一干就是27年。

兰溪弓里,一株古樟郁郁葱葱。“现在生活真是好,村道干净又整洁,住房宽敞又舒适……”树下,几位大爷大妈正高兴地聊起家常。他们说,当年,游击队员们也时常在古樟树下开会。“如今,祖国强大了,人民幸福了。先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以陈毅旧居为核心,兰溪村打造了长征步道、小汾青石桥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达3000余人次。85年前,许多村民家中住过身穿军装的“老房客”——红军游击队员。而今,不少村民把房子改建成民宿,迎接“新房客”的到来。

“村里积极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今年,还与邻村抱团建设标准厂房。”大余县池江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洋说,在党的惠民政策帮扶下,干部群众共同奋斗,兰溪作为红色名村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正逐渐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头雁村”。

距兰溪33公里之外,同为红色名村的大余梅山,如今也是旧貌换了新颜。这个曾被陈毅称赞为“革命人民的故乡”的山村,今年以来结合借力千年古驿道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全面实施景观提升改造,推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带动群众年增收12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罗利聪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个振兴发展的“红火故事”在红土赣南接续书写,由点及面,从远到近,铺展开一幅老区蝶变的壮丽画卷。

——全力以赴抓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1+N+X”扶持政策体系的落地落实,结合赣州实际推进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达到4169.37亿元,是2011年的2.7倍,列全国第65位,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有贫困县全部如期摘帽,所有贫困村尽数退出,215.6万贫困群众顺利脱贫,打造了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赣州样板”。长期困扰赣南人民的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基本解决。

——一件件大事要事办成办实。赣深高铁通车运营,赣南人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坐高铁直达大湾区的梦想,赣州深度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相继落户赣州,填补了江西无大院大所、无央企总部的空白。

……

新时代,新征程。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赣南这块浸染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正朝着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行。

青山作证,984万赣南人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锚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以“干就赣好”和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的赶考姿态,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作者:记者 钟义勇 胡怀军 张惠 婷胡中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