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龙的形象基本在南宋定型 原来龙和杭州有这么深的渊源!
发布时间:2024-01-19 11:41:17

700多年前,二十出头的元朝小伙朱德润在北京游历时,酷爱出入王孙贵胄家中赏玩珍品。在中年时期完成的著作《古玉图》里,他将其中一件外侧饰有凸起兽面图案的玉环,命名为“琱玉蚩尤环”。朱德润认为,黄帝征战蚩尤遭遇大雾,专门制作指南车,这玉环就是车上的装饰。

时间的车轮驶入清朝。乾隆皇帝对一只偶见的龙首纹玉环念念不忘,便在66岁那年命工匠用头等白玉打造一只新玉环,要求仿古中有创新,便有了后世著名的乾隆御题白玉仿古联环(白玉蚩尤环)。

那时,他俩都不知道,自己一眼相中的,是良渚文化的龙首纹玉器。

早在5300年前良渚文化拉开序幕的时候,龙就是当时的精神图腾;而到了南宋,龙在人世间的形象基本定型……所以,乾隆皇帝命人打造的这只玉环,怎么看都是妥妥的“良渚文创”“龙的周边”。

日前,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杭州市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杭州市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承办的2024“宋”福杭州年活动正式开启,为杭州人迎接甲辰龙年拉满了仪式感。

首个活动“杭州寻龙Citywalk计划”甄选出的10条“寻龙龘龘”Citywalk线路现已发布,邀你一起开启新春“杭城寻龙之旅”,探寻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

良渚早期女性贵族喜欢戴龙首纹手镯

还记得三位史前丽人的故事吗?她们在5000多年前的良渚社会,拥有雕琢精致的玉器,社会地位较高。

北村M106女士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良渚早期聚集遗址——余杭瓶窑镇的北村遗址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她手腕上的玉镯带有六个龙首纹,比1987年瑶山M1女士墓中出土的龙首纹玉镯还多刻了两个。它向世人呈现了有力证据:这种形制的器物,是良渚早期女性贵族的手镯。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龙形象,出现在距今8000年的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红褐色玄武岩自然石块堆摆而成。龙首纹玉镯接连出现,证明良渚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率先完成了从具象的龙(圆雕),到平面化展示龙的转变。

“龙首纹是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上的代表性纹饰,玉环是它的主要载体之一。”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文物保管部副主任王加点说。

龙首圆凸眼、大竖耳、长鼻宽吻,龙身则卷曲成一个玉环,这就是良渚文化早期的单体玉龙,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它的形态与东北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的玉龙极为相似。

与单体玉龙差不多同一时期,思路打开的良渚先民,创造了更多款式。龙首纹雕琢于璜、管、玉梳背、锥形器……刻画龙首形象时,他们还进行了本地化创新。“龙首鼻子的菱形十字纹、眼角的弧边尖突等,都和太湖流域崧泽文化(距今6000-5300年)晚期一些陶器上的纹饰一脉相承。”王加点介绍。

龙是良渚文化早期的精神图腾

良渚文化中的龙,可能还“出过海”。台湾南华大学江美英教授在《良渚·石峡文化“兽首纹”研究》中提到一种观点:岭南地区的石峡文化(距今4800-4300年)中出现了良渚风格的龙首纹玉器,很可能是当地先民来过太湖流域,学习良渚的制作工艺后回去仿作的。

以现有的考古成果来看,以龙首纹作为陪葬品在当时是规格最高的墓葬。在良渚文化早期,龙首纹在“通天地、敬鬼神”这件事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龙也是这一时期的精神图腾。

后来,龙首纹消失不见,神人兽面纹取而代之,就是我们今天在良渚玉琮王上看到的图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此前有过一种观点:如果说龙首纹的基本构成植入到兽面纹中,“那么主宰良渚玉器的兽面纹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龙”。

王加点认为:“从龙首图案的出现,到龙首纹与兽面纹的共存与融合,再到龙首纹最终为兽面纹所取代,这个过程展示了兽面纹作为良渚社会的代表性纹饰被确立的过程,也表明在良渚社会早期可能发生过信仰对象和传统的继承与嬗变。”

现在的龙形象大多定型于南宋

光阴流转,时过境迁,昔日良渚古国盛景早已湮没于尘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20多公里之外,一座千年皇城,在烟火日常里自然生长。

800多年前,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开启临安作为南宋都城的百年历史。当年的皇宫宫城修在如今凤凰山东麓至万松岭以南。到了南宋中期,繁华程度比北宋汴梁有过之而无不及。

南渡偏安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带来的是文化兴盛。当时,有一位名叫陈容的画家(号所翁),画出了后人纷纷效仿的龙。

据说陈容的龙,大多在酒醉的状态下完成,画至忘我时泼墨做云、喷水为雾。他笔下的龙有分叉的龙角,圆睁的眼睛,锋利的牙齿,飞扬的龙须,尖锐的龙爪;飞跃于山巅,穿梭于云海,游弋于波涛之中……

这种龙的形象,已与我们现在所见的龙相差无几,后人多在“所翁龙”的基础上进行演绎。

从原始图腾走向皇权象征

在位于凤凰山上的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库房中保存着一件完整的南宋时期龙纹瓦当,直径15厘米、厚1.7厘米,泥质灰陶。龙首顶部一条长独角伸向颈背,龙爪三趾,龙尾分叉,下有绶带纹。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筒瓦底端下垂的部分(使用筒瓦的建筑等级较高),起到加固瓦片、增加屋顶防水性和装饰的作用。自南宋开始,它逐渐成为皇家或官府建筑上特有的建筑构件。

据《咸淳临安志》卷首《京城图》所示,南宋时期御街两侧分布着大量皇家礼制建筑与高级中央官署。“这件龙纹瓦当2004年出土于严官巷御街遗址,比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考古所所长胡利红表示。

在德寿宫第四次考古发掘中,考古所还找到了南宋时期的高丽青瓷刻划云龙纹绣墩残件,龙纹刻画栩栩如生。后者证明当时的社会与高丽交流频繁。

考古所里还保管着不少在杭州出土的龙元素文物。比如青花龙纹筒式炉,由2000年在灵隐寺后山考古中出土的数十块碎片修复而成,外壁写有“乾隆”“敕赐云林禅寺罗汉殿”等字样。

“龙年说龙,杭州本地龙文物的故事,让杭州人听起来亲切。”胡利红笑着说。

从5300年前良渚文化的龙首纹玉器,到南宋的“所翁龙”、龙纹瓦当,远古走来的神兽逐渐从原始图腾走向皇权象征的身份。在杭州这片福地上现存的大量相关文物史迹,是古人抛向今人的信物,正在为新的一年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童蔚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