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质生产力 抢占发展新赛道
杭州日报讯 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视觉智能……通透明亮的会议室内,来自上述“黑科技”领域的智库专家和企业代表并肩而坐、各抒己见,这是近日钱塘(新)区举办的“亲清面对面 政企恳谈会”上的一幕。
让这群研究领域不尽相同的“最强大脑”们,坐在一起聊得如此火热的,是一个“圈”——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
打造产业规模超一万亿元的主赛道,这是杭州发展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小目标”。作为产业大区,钱塘(新)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目前,该区已集聚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规上企业近百家,2023年1月至10月实现营收超580亿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梯队。
如何再开新局、再攀高峰?岁末年初,钱塘的一系列行动,以时不我待之姿开启了新探索——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钱塘解放思想“追新”而上
最近,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开通试运营,这条骨干线路上充满了“钱塘物联”元素:区内企业和利时承担了该线路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等九大系统的供货、集成及调试等重任。
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岁末各大热词评选中屡屡上榜的“关键词”。以和利时为代表的高端软件领域,正是钱塘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有别于依赖大量资源投入的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数字化、智能化,更需要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而征集“金点子”、听取好建议,正是钱塘召开政企恳谈会的初衷。
“钱塘理工类高校数量领跑全省,技术资源丰富,可以创造更多校企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玳能科技代表项龙华第一个提议。“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扶持产品可以更多样化……”“人才认定政策要以创新能力、实际贡献为导向……”其他企业负责人直奔主题。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这些来自研发和生产一线的真知灼见为钱塘(新)区持续“追新”提供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实践参考。“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对智能物联产业细分赛道、细分行业发展规律和需求的研究,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发展潜力大、产业集聚度高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开辟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等未来产业赛道,绘好细分产业图谱,科学谋划空间布局,有效提升主平台承载力。”该区主要领导表示。
厚植产业发展土壤 以“芯”力量提升发展辨识度
智能传感器、芯片,作为智能物联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集成电路是“国之重器”,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
放眼长三角,数据显示,2022年该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区域间也愈加形成差异化特色,制造看上海、封测看江苏、特色看浙江的产业链创新生态初具规模。
带着满满的诚意,恳谈会后的第二天,钱塘(新)区招商考察团马不停蹄赴上海“取经”,在上海某集成电路知名企业,考察团一行热情推介了钱塘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特点及优渥的营商环境,并进一步寻找合作空间、合作路径。
发展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环节,错位发展,承接上海等地区的产业外溢——这正是多位智库专家给钱塘(新)区提出的建议。“钱塘(新)区在晶圆制造领域具备优势,更应布局尚处于国产替代深水区的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领域。”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丁勇直言不讳。
目前,钱塘集成电路产业已初具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入选科技部2022年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芯智造”产业链连续两年获评浙江省产业链“链长制”优秀示范单位榜首;钱塘芯谷被列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十四五”规划》的省级重点产业平台……在产业发展争相竞流的大潮中,钱塘自身的产业发展脉络与优势也逐渐明晰。
“钱塘(新)区充分发挥钱塘芯谷的核心引领作用,建设15平方公里的产业核心区;同时在下沙片区主攻设计翼,临江区块主攻材料翼,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钱塘芯谷相关负责人介绍。
把目光转向人才,钱塘(新)区优势更加凸显:以浙江省部分重点高校2022年集成电路核心专业毕业生数量为例,排名前列的4所高校中有3所都位于钱塘。最近,钱塘还引进了山东大学——海乾半导体外延技术联合实验室,打造半导体产业“人才—创新—产业”贯通的区校企合作模式。
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背后,是“工业立区”“制造业当家”的久久为功。展望未来,钱塘(新)区将持续抢占发展新赛道、为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