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杭州持续推动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优共享”
发布时间:2023-12-26 11:22:22

杭州教育民生实事交出漂亮“成绩单”

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优共享”

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98所,新增学位8.4万个 新增跨区域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85个

孩子马上到了入学的年龄,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孩子马上要上高中了,有没有更多好的选择;孩子生活在乡村,能享受和城里同样优质的教育就好了……

对一个个家庭来说,让孩子能“学有优教”,正成为影响其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小事”。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今年杭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中,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均位列其中。

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市域优质教育均衡,这一直是近年来杭州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在各部门和各区、县(市)高效协同、扎实推进下,杭州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向党和人民提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A

适龄儿童数量走高,生源高峰向上传导

杭州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学位保障

“今年入学的孩子实在太多了!”上半年,杭城不少小学新生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

实际情况可能比家长的感受更加严峻。“2020年到2022年,全市每年小学入学人数增加约3000人,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影响,今年小学入学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9万人,达到创纪录的15.4万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遇到入学高峰,孩子上学会不会没着落?”升学季不少家长产生了这样的担忧。但事实上直到升学季结束,也没有“报不上名”“入不了学”的事发生。不仅杭州户籍的孩子纷纷拿到录取通知书,近3万名随迁子女也背上书包开心地跑进了校园。

为什么入学“洪峰”能平稳通过?这来源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提前谋划。今年初,杭州连续第四年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市民生实事,以此助推新学校建设。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建成的中小学、幼儿园数量均在100所左右,当年新增学位数8万个以上,这些都为学位供给提供了保障。

“为了保证‘渡峰’,我们不仅采用了学校新建和扩建这个‘硬招’,还从‘软件’上下手,积极推广运用‘入学早知道’平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所说的“入学早知道”平台受到了教育部基教司点赞,家长可以通过“浙里办”App直接登录,方便快捷。

“红色代表学区里面的户籍生人数超过了学校的招生计划,黄色代表户籍生达到了90%-100%之间,绿色说明完全没问题。三色预警一目了然,对我们很有帮助!”一位家长表示。

除了义务教育段,高中段的学位保供也正在面临考验。“前些年,小学、初中学龄人口逐年大幅增长,这波生源高峰现已传导到高中。”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主城区的初中毕业生为2.7万人,今年已经上涨到3.65万人。近年来,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杭高钱塘学校、中策职校康桥校区、中策职校钱塘学校、杭二中钱江学校、杭四中江东学校、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电子职校双桥校区等相继建成投用,有效保障了高中学位的供给。

美好教育,规划先行。对于高中学校的建设布局,杭州已看到了十多年后。在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的《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2021—2035)》中,到2035年,杭州市区将新增84所高中。“明年主城区将新开工建设6所学校,到2030年,计划再建设13—14所学校,确保主城区高中学位供需平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B

尽全力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

优质学校资源共享机制持续深化

今年9月,位于临安区的青山湖科技城,杭十四中教育集团的新成员——杭州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走在校园里,你能感受到这座新校园的“高端大气”。学校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自然环境优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当你走进校园,你可清晰地看到学校生活区和教学区的有机分割,每一栋楼宇之间,都有风雨连廊相接,方便学生穿梭走动。学校教室、实验室宽敞明亮,体育馆、艺术楼、田径场等设施应有尽有。除了配备理、化、生实验室,学校还配置先进的图文信息中心、集成化管理的多元创新实验室,更有人体生命科学馆、STEAM实验室……真应了那句话:让科技改变学习方式,让创新成就无限可能。

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如何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期望,这些年市教育局出了不少新招实招。

“市、区两级合作共建优质高中是我们这几年的重点探索之一,目前反响非常好。前几年我们成功打造了杭二中钱江学校、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两个样板。今年,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也启用招生,可以给临安区新增1200个优质高中学位。明年秋季,杭高临平学校、杭二中富春学校、学军中学桐庐学校也将建成投用。”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高中资源。”

如何促进优质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与共享?如何迅速带动山区县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些年,“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也正被杭州广泛运用。“带动一所学校提升发展,不仅是解决校园建设等硬件设施,更要通过名校领办、紧密型合作办学等方式,输出优质教育教学团队和成熟管理模式,借势借力带动区域教育发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起,杭二中、学军中学、浙大附中、杭十四中等市属高中名校相继“出市入县”,与淳安、桐庐、建德等地高中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这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师资培养、课程资源、教研科研、考试检测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度共建共享。

C

打造西部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富样本

大力推动优秀师资城乡共优共享

前不久,上城区特级教师工作室月度联合教研在崇文实验学校举行,全区八大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及各小学骨干教师悉数到场。在台下,还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的3位年轻教师,他们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记着笔记。得益于崇文实验与临安小学结成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这个学期他们已多次来崇文实验学校参加教研活动。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信息来源封闭等原因,一直以来,乡村教师存在学习研究“脱节化”、课堂实践“差距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质量。为更好推动市域教育优质均衡,今年杭州市协调主城区名校,面向临安、桐庐、淳安、建德,新增了85个跨区域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

“这可不是简单挂牌,而是要开展实质性的结对帮扶。”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教共体的任务清单中明确,每所支援校至少安排3位优秀教师,按1∶3比例与受援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受援校至少安排3位教师到支援校异地跟岗锻炼1个月以上;每所支援校在受援校开设线下示范课每学科不少于2节,线上同步课堂每学科不少于2节,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教师集体教研活动或集体网络研修每学科不少于8次……“合作的两校是互融共荣的,越合作越紧密,大大加快了城乡优质教育均衡的步伐。”

除了跨区域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近年来,杭州还通过名师乡村工作室、“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等有力举措,持续为山区教师队伍输血造血。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了234个市级名师乡村工作室,其中154个设在西部区县。工作室领衔人中75%为特级教师,一半以上为正高级教师,通过师带徒、示范课、合作教科研等形式开展扎扎实实的帮教活动。目前,西部区县名师乡村工作室已累计招收、培养了骨干学员1581人。“市级名师不仅把我们学校的化学学科带起来了,也把我们整个学科队伍都带起来了。”一位乡村学校校长感激地说。

市域“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起步于2022年秋季,杭州共选派了110名主城区优秀骨干教师,分4个团队分别到淳安、桐庐、建德、临安4地31所中小学校任教帮扶。“‘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不是兼职,派出教师需要全职在当地服务2年时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对口服务以来,帮扶团队带徒共209人次,开设示范课、公开课219节次,开展讲座181场。

“我们希望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帮扶形式,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由中心城区向周边辐射,提升全域优质均衡水平,更好助力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 据

2023年,杭州市教育局牵头实施的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72所、新增学位6.1万个,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50个。

截至目前,杭州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98所,完成率136%;新增学位8.4万个,完成率138%;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85个,完成率170%。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厚明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