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临近新年,杭城不少回迁群众都领到了回家的“钥匙”——12月9日,余杭区良渚街道举行了昌运里二、三区分房摇号活动,小区周边学校、商圈等配套齐全,不少居民直言“要过上好日子了”;12月12日,拱墅区上塘街道皋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了回迁选房,这个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小区即将迎来651户安置户的入住;12月17日,西湖区转塘街道3个小区21个村社2211户安置户分到了期盼已久的新房,这也刷新了杭州单次回迁分房规模的纪录……
持续刷新回迁群众“回家”的速度,缘于杭州连续三年推进这项民生实事的久久为功。今年,市建委再次将回迁安置作为最大民生、头等大事,通过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全力以赴加快安置房建设交付和回迁安置,交出了一张充满温度和力度的民生答卷——全市完成回迁安置23251户、完成率116%,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1年以来,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回迁安置’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我们作为牵头部门,通过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实行安置房项目直接相关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用更多规划设计标准高、工程质量有保障、配套设施更完善、长效管理更有序的‘最美安置房’,努力让回迁群众早日住进新居、开启美好生活、享受共富成果。”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始终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充实回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的温暖底色更加饱满。
三级联动跑出“加速度”
一个月前,临平区崇贤街道向阳区块安置房完成竣工备案,将推出567套房源。
“应该很快就能通知我们分房了!”时常要去前贤华庭安置房建设现场逛逛的王先生说,自己已经开始准备挑选装修公司了。
为了让回迁群众早日搬进新居,临平区住建局高频次开展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安置房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组织各项目参建单位强化施工物料供给、科学合理安排工期等,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最终较计划提前6个月完工,保证安置房顺利竣工备案。
不仅是临平区,杭州全域都跑出了安置房建设和回迁安置的“加速度”与“快节奏”。
今年,上城区四季青街道分阶段完成了五福社区共501户943套的回迁安置工作。自去年11月启动回迁工作以来,五福社区回迁安置工作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经历4轮资料收集、召开20余次专题会议、开展4场户主代表大会、连续奋战200余天,实现四季青街道全域回迁顺利收官。
“运气不错,分的房在9楼,是我理想的楼层!夜里我都睡不着,清早5点半就出发了。”第一个来到分房现场的朱大爷抽到了满意的楼层,非常激动。最近,钱塘区义蓬街道安置房四期(启动区块)预安置工作也圆满结束,包括朱大爷在内的1274户安置户,在2384套房源中提前“锁定”了心仪房源。
义蓬街道安置房四期(启动区块)采用的“预安置”模式是钱塘区的首次尝试,也是积极响应杭州市“回迁提速”攻坚行动的生动实践。
“努力缩短回迁群众在外过渡时间”是杭州回迁安置工作的首要目标。尤其今年,民生实事回迁安置目标任务数为历年之最,杭州以“一盘棋”思维优化流程、健全机制,并统筹指导各区、县(市)及各属地镇街全力加快回迁速度。
安置模式方面,推出多种安置组合“套餐”,异地调剂安置、预安置以及货币化安置均有成功探索。例如,11月22日,滨江区浦沿街道杨家墩社区、岩大房社区8户安置户拿到了货币化安置款,这意味着,滨江区货币化安置新政调整后第一批申请货币化安置的群众已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安置款。
验收环节方面,并联验收尽可能缩短周期。今年,市建委出台了《杭州市拆迁安置房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竣工并联验收工作指引(试行)》,涵盖规划用地核验、消防验收、绿化验收、人防验收等,创新方法推进项目验收周期平均缩短1至2个月。
“我们还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建立联动机制,会商对全市162个竣工项目予以通电保障,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安置房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控规调整、电力迁改、文物考古、面积测绘、人防验收、交警验收等30余个建设‘堵点’问题,促成拆迁安置房项目尽早竣工交付。”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精雕细琢媲美“商品房”
“我们小区的绿化环境真当好,房子看着比周围商品房还有档次”“幼儿园、小学、中学、公园、地铁都有,以后生活更方便了”……拱墅区康桥街道独城澜山府安置房的品质让分到房的居民赞不绝口。
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杭州始终紧盯民生、民意、民需,严格落实“新建项目建设品质达到中等偏上商品房水平”要求,推动一个个幸福家园从蓝图变为实景。
“我们鼓励各区、县(市)及镇街根据项目条件、资源等,提升设计水平,挖掘文化特色,融入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打造‘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品质安置房。”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通过组织开展“最美安置房”评比,树立样板典型、形成示范引领,打开全市回迁安置工作“快建房、建好房、强配套、促管理”的良好局面。
今年的“最美安置房”评选工作,经各区、县(市)和市级建设主体申报、网络票选、现场踏勘以及专家评审,最终从68个入围项目中选出了30个“最美”席位,包括共富宜居、和谐安居、创新特色三个大类。
就在这个月完成分房的西湖区转塘街道云浦佳苑安置房,被评为共富宜居类。
回迁安置户袁法新最满意小区架空层的设计,他介绍,以前大家都喜欢在院子里坐坐,现在要住楼房了也有地方串门聊天,小区设施安排十分契合大家的生活习惯。云浦佳苑还同步配套建设文化家园、居家养老服务日照中心、儿童游乐和休闲健身区域,周边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幼儿园、小学、公共绿地等,为居民生活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被评为创新特色类的钱塘区下沙街道东岸嘉园安置房则以未来社区创建为契机,先后改造了小区的喷泉系统、换电柜等基础设施,完善了“一老一小”适龄化配套设施,全力打造老年休闲娱乐空间,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把关安置房品质,还需百姓亲自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一直以来,市建委持续探索以安置房全生命周期阳光公开和群众参与为基本特征的“阳光建管”模式,把群众参与贯穿安置房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摇号选房全过程。
“规划方案、户型设计、景观及公共部位装修等,都会多轮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充分吸纳群众建议。每个建设项目还会组织‘质量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对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进行及时整改并给予满足,切实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萧山区宁牧村安置房采用样板先行制度,组织各方先进行样板评审确认,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同时邀请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参与评审及质量巡查,并听取村民意见。“隔一段时间就来问问我们的意见,把房子造得可气派了,楼间距有52米,比商品房还好嘞!”宁牧村村民李先生对即将到来的“新家”很满意。
一张张圆梦安居的满意笑脸、一句句朴实恳切的赞美话语,代表着杭州回迁安置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优化治理托起“安居梦”
安置房要建得好、建得优,更要管得好、管得精。
围绕这项系统性工作,市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政策体系,秉持“让安置房小区既‘住得进来’更要‘住得舒心’”的理念,全力完善安置小区长效管理体系,多措并举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水平。
市建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征迁安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征迁安置工作的通知》,从源头上限定新启动征迁项目在外过渡时间不超过5年总体要求,明确新启动项目征迁、安置房建设、回迁安置具体实施流程和时间节点,推动征迁安置全过程闭环机制加快落地。
“硬件”上,建设有保障;“软件”上,管理更舒心。去年出台的《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管理规范》围绕长效治理,提出了“三方协同治理”新要求,不少小区也成了“治理美”的典型样板。
今年被评为和谐安居类“最美安置房”的拱墅区蔡马人家一期、二期安置房,通过探索党建引领三方协同治理模式,积极践行“红领安居家园六治”工作法,采取“物业自管”“智慧安防”“民主自治”“区域联建”等特色做法,打造了有坚强领导、长效管理、安全保障、整洁环境、配套服务、文化特色的“六有”幸福宜居小区。
“我们小区没有引进物业公司,全部都是由小区居民协商自治、群策群力制定小区公约,居民自己有主人意识,管得相当好。”蔡马人家居民缪先生说。
被评为创新特色类“最美安置房”的建德市寿昌镇昌盛公寓安置房的管理模式也极具特色,由专业的物业公司与村集体合作成立物业公司,其中村集体持股35%、物业公司持股65%。村民可承接小区安保、保洁等业务,目前已经带动32人就近就业,真正实现了让百姓在家门口“撑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除了加快安置房建设,安置房配套与管理的问题也需要关注,我们鼓励物业企业结合安置房小区特点提供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希望在‘建得好’的基础上‘管得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项项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一个个和谐温馨的安置小区,处处着眼于实现百姓“住有宜居”的美好愿望,杭州将向着持续提升回迁群众幸福指数的路径继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