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杭州样本”
发布时间:2023-12-20 11:42:34

数字治城 智能制造 向绿而行

每日商报讯 12月18日至19日,“理响中国·人民至上 @ 中国式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一行调研走访杭州,了解杭州奋进新征程、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成就。

数字治城·让生活更美好

一个城市要走向现代化,城市治理必须实现现代化。

走进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一面面数字屏幕映入眼帘,这些滚动的数据记录了杭州城市管理、交通运行、政务服务等情况。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大脑是“人民的大脑”。杭州城市大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就医、居住、就学等急难愁盼问题。

比如,城市大脑动态数清杭州“一老一小”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居住地配套设施、专业人员数量,建立决策模型、精准分析,率先形成杭州特色的“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社区大照护”体系。

以“安居守护”场景为例,通过环境监测、紧急呼叫、行为分析等多种智能预警,已为20多万老年人服务。尤其是高龄独居、空巢、孤寡老人,“安居守护”相当于给老年人请了一个24小时在岗的电子保姆。

杭州城市大脑作为“数字浙江”的具体实践,如今正从“治堵、治城、治疫”1.0版迭代为“三个一网”的2.0版,聚焦复杂社会治理问题,探索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为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输出“杭州经验”,逐步形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共治”的体系。

智能制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智”是杭州鲜明的标签,如今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

一个个机械臂快速转动,几千个细小零部件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组合,完成组装的服务器源源不断地从产线上运送出来。

来到新华三未来工厂,科技感十足的智造场景扑面而来。作为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的新标杆,这个未来工厂集合了5G、AI、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

新华三未来工厂的智能化发展正是“中国视谷”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缩影。

作为杭州产业生态新地标,“中国视谷”建设目前已纳入工信部和浙江省的省部合作协议,也是杭州实现产业跃升打造万亿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核心抓手。

目前,杭州视觉智能核心产业整体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基本形成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圈,具备建设“中国视谷”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杭州通过打造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这一载体,探索完善了市区联动、区域协同的“萧滨一体化”合作体系,并承载起“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建设的产业重任。

目前,“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161亿元,集聚了先临三维、紫光恒越等一批优势企业,产业链集群创新协作生态圈逐步形成,成为引领杭州制造转型发展的新力量,折射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加速构建起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绿而行·打造人与自然

相融共生美丽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繁荣和科技发达,也强调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正是西溪湿地多年来努力和为之践行的方向。

细雨绵绵的初冬,乘一艘游船沿西溪湿地而行,看两岸的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音,雨滴在清澈的水中溅起点点涟漪,湖面被薄薄雾气笼罩,置身其中仿佛在美如画的仙境中。

杭州拥有1343平方公里的湿地水域,西溪湿地无疑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它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湿地公园名义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2003年9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支持倡导下,杭州市启动实施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年来,西溪湿地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全力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现在的西溪湿地,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了二类,相比2005年开园前,至2022年底,西溪湿地维管束植物新增了518种,为739种;昆虫增加了434种,为911种;鸟类增加了134种,为203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

此外,自2005年开园以来,西溪湿地已累计服务游客5500万人次,经营收入超24亿元,形成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了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西溪湿地正呈现着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共生的美丽画卷。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刘迅   编辑:叶丽姣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