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余杭擦亮科技创新和良渚文化“金名片” 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奋勇争先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3-12-06 10:26:13

为进一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浙报集团、潮新闻启动“潮涌之江·对话县委书记”大型融媒体访谈活动,报端联动。

本期访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对话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双方就“城市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良渚文化”等话题,畅谈杭州城市新中心的发展轨迹、跃升路径。

问:城市中心的变迁折射了一座城市发展的脉络,余杭何以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

答:去年8月的余杭区委全会,根据余杭区划调整之后的区情,我们提出了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目标。具体来讲,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

一是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GDP2130亿元、增速9.1%,继续保持总量全省第一,实现高基数上高增长。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机遇,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二是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我们将放大“良渚论坛”综合效应,高标准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五千年发展轴构成“两廊一轴”空间新格局,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三是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我们将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大径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打造全域美丽全民富裕大花园。

四是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我们将继续锚定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这一目标,扎实有序推进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浙大妇院余杭院区、国际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面向未来、各具特色的学校、医院和文体场馆,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问:余杭如何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来打造科创高地?

答: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是余杭之所以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发展成为全省科创高地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三步棋,打好组合拳”:

一是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余杭已形成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我们将全力争取更多“国之重器”落户余杭,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二是构筑创新人才蓄水池。余杭人才总量已突破39万、占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基础研究人才、领军型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引培力度,链接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科技人才资源,让各类人才在我们余杭都能有展示他们才华的舞台,力争到2025年人才总量达50万。

三是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余杭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1至10月技术交易额达170亿元。我们要把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就地转化,“沿途下蛋”,接下来将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引进和培育科技、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问:良渚文化是余杭区的又一张“金名片”,余杭如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答: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余杭立足现有文化遗产、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资源要素,按照“有核无边、辐射带动”的建设思路,全力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持续释放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价值底蕴,积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探路先行。

一是坚持保护第一。以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遗址保护工作体系,将良渚遗址打造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世界典范。

二是注重加强研究。进一步深挖价值内涵,逐步构建起良渚国家社会形态的系统研究体系,尽快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持续提升良渚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圣地的影响力。

三是注重项目带动。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计划每年推出十大项目,传承展示良渚文化丰富内涵,并积极探索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全面打响“良渚论坛”品牌,持续放大“良渚论坛”综合效应,向世界讲好良渚故事、传播余杭声音,不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唐骏垚 施雯 共享联盟·余杭 徐颖 整理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