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重要论述
触摸历史,追溯精神血脉丨巴山热土别样红
发布时间:2023-11-03 10:42:58

巴山热土别样红

■赵明仁

千里巴山逶迤绵延,群峰巍峨,重峦叠嶂。位于米仓山南麓的巴中市仅仅是广义大巴山的一角,可是这里的人们总是习惯将自己的家乡称为大巴山。这里不仅有绿水青山、白云蓝天,而且有吉祥的、多姿的、永不褪色的红。

大巴山植物种类繁多,仅种子植物就达22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这些植物色彩斑斓,把重重山峦装点得分外美丽。美景之中,最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无边无际的红。

深秋时节,刚踏上巴中这片热土,巍峨的山川就敞开博大的胸怀,露出红彤彤的笑脸。登高望远,一望无际的山岭,万树飘丹,层林尽染;远处微风吹来,红浪翻滚。此时,我们似乎站在了朝霞初升的海面。走进茫茫林海,弯曲的山路早已铺上红色地毯,小溪中漂浮的片片红叶恰似一艘艘迎客的帆船,高山瀑布在红叶的映衬下如同迷人的彩带随风飘舞。此时此刻,人们就会感受到,巴山红是别样的红。它既有北京西山红叶的苍劲、湖南岳麓红叶的婀娜,又有九寨黄龙红叶的磅礴。

自然界的红固然让人惊艳,而源自时光深处的红则更使人震撼。

土地革命时期,巴中作为川陕苏区的核心区域,每10个左右的人当中就有1人参加红军。戴着红五星、穿着麻布衫、踏着粗草鞋的12万巴山儿女,在打击四川军阀刘湘纠集的所谓“六路围攻”和漫漫长征路上英勇顽强斗争,有4万多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他们的鲜血汩汩流入山川,流入江河,流入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巴中儿女书写的英雄史诗,婉约而豪迈,厚重而深沉,读来荡气回肠。每年,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学习瞻仰这段英雄的历史。

我们怀着无比敬重的心情,瞻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位于巴中南龛坡的纪念馆松柏林立,庄严肃穆。沿着石梯拾级而上,只见雄伟的纪念碑矗立在苍穹之下。800米碑林长廊撼人心魄,镌刻着红军将士英名的一块块石碑,无声地讲述着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革命前辈的雕像依次排列。他们的目光依然那么智慧、坚定,似乎告诉人们要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冲锋、勇往直前。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的彩云缓慢盘旋。苍松翠柏簇拥的通江王坪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更让我们震撼。

陵园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由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红军总医院旧址群6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一部党史教科书,读来令人深思、肃然起敬。这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红军烈士集墓区。那肃穆的25048个墓碑,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往事。虽然有17725个白色墓碑没有留下名字,但墓碑上鲜艳的红五星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光芒标定了他们的身份与功绩。这里既是巴中儿女为中国革命牺牲奉献的历史见证,也是后来的人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巍巍巴山,天宽地阔,人杰地灵,精神豪迈。我想,也许正因为这里山高谷深,植被茂密,便于红军隐藏和机动,他们才选择这里作为根据地。也因为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信念坚定,甘愿牺牲奉献,红色的火种才能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点燃,形成燎原之势。

然而,山河也曾留下遗憾——贫困长期困扰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世时,总是牵挂着这里的乡亲们。

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老区人民的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勤劳的巴中儿女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方水,可今天的巴中却大不一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更成为游客向往的美景胜地。老百姓的日子更好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修大马路,汽车开进院坝里,摩托停在屋檐下。

就拿通江王坪村来说,一年四季到此观光赏景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常常驱车数百里前来,瞻仰过烈士陵园,就在这里赏美景、住民宿、吃农家饭、摘山果,通江王坪村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变得更富裕、热闹。这是历史对老区人民的馈赠与回报。

“红军人马进巴山,沿途撒下红传单,一张传单一把火,巴山老林红了天。”这是当年流传在巴中的一首民间歌谣。歌词直白而真诚,旋律抒情而坚定。当年那些人马撒下的红色传单,点燃了巴中儿女理想的种子,也使这崇山峻岭变得鲜红而靓丽、富饶而迷人。

时代唤醒了沉睡的巴山热土。这片热土上的红是多彩巴中的底色、富饶巴中的根基、文明巴中的精神意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赵明仁   编辑:叶丽姣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