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领域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千万工程”的临安实践,创造性提出“绿色临安”“富裕临安”“美好临安”建设目标,扎实推进具有鲜明临安特色的“千万工程”,广大乡村从“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开启了美丽幸福新临安的瑰丽篇章,形成了彰显“千万工程”成色的七大原创性制度成果,成为了浙江示范和全国经验。
创新打造了“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临安品牌
顺应“千万工程”村庄整治的升级要求,2009年通过外出取经、专家咨询和调研论证,临安谋划设计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载体“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简称“绿富”)。它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浙江省美丽乡村“四美三宜二园”要求的“落地抓手”,也从理论层面对“美丽乡村”形成本地化、通俗化的特色定义,即“村美、家富、社兴、人和”,并以绿色新产业、绿色新环境、绿色新社区、绿色新文化“四个轮子一起转”确定了临安“千万工程”的升级方向和基本路径。“绿富”建设融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于一体,通过对农村环境、产业、社区、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建设,打造既符合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域特色,又彰显临安新农村建设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发展优势,构建临安全域农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同时,临安还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建设目标和路径,确定性质相同但又有差别的建设任务,形成了临安独特的美丽乡村地方特色品牌。
创新形成了“农村文化礼堂”临安模式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绿富山村”建设过程中,临安创新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二堂”(礼堂和学堂)“五廊”(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为基本配置,集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模式,实现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融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文化礼堂全覆盖,构建了“15分钟文明文化服务圈”,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地标”。在此基础上,打通“送文化”与“种文化”双向流通渠道,推出行之有效的运行服务机制,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农村居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农村的“铸魂工程”,从板桥镇上田村的“临安盆景”变成“全省风景”。
创新形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临安经验
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资源载体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通过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实施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盘活农地财产权,激活农村要素市场,这是我国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美丽乡村从“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型的重点。临安2015年10月启动了农村承包地确权改革,探索形成了“动员部署、权属调查、地块测量、审核修正、公示确认、签订合同、建档入库、颁发权证”等“八步走”经验做法,建立了纸质和电子两个土地数据库,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权证和数据库“三合一”,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
创新形成了“村落景区”临安成果
2017年初,为贯彻《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要求,推进“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的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农民增收致富优势,真正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浙江美丽乡村、“大花园”和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中争当先行区,临安创新部署了“村落景区”创建工作。印发了《美丽乡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首创了以全域景区化为统领的《村落景区临安标准》,涉及环境、服务、经济等七大类28项指标,让创建工作有标可对、有准可守;以八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串联起十大示范型村落景区(简称“八线十景”)为重点,因村制宜科学合理推进村落景区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全域景区化,加快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活力。累计投资培育业态和旅游产品项目230个,创成A级以上景区村庄173个,成功培育文武上田、红叶指南、龙门秘境、天目乡月等一批村落景区品牌,创成区域性“天目村落”公共品牌。
创新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临安经验
在高质量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2018年6月,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经过三年的努力,临安区系统性、整体性、集成性、高质量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新型农村产权制度体系,尤其是探索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的新路子:一是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赋权,组建村集体性质的经营性公司,拓宽经营业务;二是村集体公司可以开展土地、农房和宅基地等各类农村资源资产的经营,可以承接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工程;三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范,指导村集体规范推进公司化经营业务;四是试点成立於潜镇光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单村独资、联村合作、整镇组团等三种公司化改革模式,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成立村集体公司146家,实现经营利润超过3000万元,辐射带动212个村培育发展集体经济,为浙江省强村公司的培育发展提供了先行示范。
创新形成了“乡村运营”临安做法
从2017年村落景区启动创建开始,临安按照“农办负责建设、文旅负责运营”的责任分工,把“乡村运营”作为美丽乡村(村落景区)可持续、有效益的重点工作予以探索突破。在第一轮10个创建型村落景区规划设计阶段、建设起步阶段就引进社会资本,与村级集体组织合作组建专业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运营;通过召开村落景区投资运营招商会,先行建立卫生保洁等“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物业化保洁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建立起分工明确的“城乡合伙人”机制,党委统领、政府主导、村集体和村民当主人、投资商做经营、运营商做运营,加快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培育发展农业农村新型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区累计有19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临安24个村落开展运营,运营商“以商招商”项目102个,为本地村民新增就业岗位1350余个,吸引948名青年返乡创业,累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分别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9112万元和2820万元。
创新形成了“微法庭(共享法庭)”临安做法
2018年7月,板桥镇上田村抓住示范型村落景区创建契机,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率先探索设立了“微法庭”,为优化村务管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开先河。“微法庭”设立在农村社区一线,是人民法庭下属的微型法庭工作室,通过一台智能终端、一块屏幕和一根网线,把法官、村干部和当事双方连接在一起,在线进行诉前调解,成为“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司法服务支点。微法庭开通了线上“普法云课堂”,构建起农村基层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实现法院总收案数逐年连续下降。2021年,以“微法庭”为原型的“共享法庭”,成为基层治理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项目在全省推广。临安现有共享法庭358家,实现18个镇街317个村社全覆盖。
(作者系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临安区委办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