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游泳池上“荡秋千”,这群猛男是怎么想的?三伏天里流的汗是为了危急关头的快
发布时间:2023-07-18 11:22:30

杭州日报讯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年盛夏,杭州消防都会组织夏季高温训练,消防员们用大汗淋漓的方式迎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并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夏季特训与日常训练有何不同?重点难点又在哪里?7月14日,记者走进杭州消防的“尖刀队伍”特勤一站,了解消防员特训的情况。

“横渡”泳池却要做到“滴水不沾”

这个训练科目被称为“夏季专属”

特勤一站驻地内有一个25米的短道泳池,蓝色贴砖的泳池里刚换过水,让人看着就感觉清凉。然而,这池清水并不是为消防员们游泳所准备的,他们要在泳池上进行“横渡系统”救援技能训练。

“横渡系统”救援是一种常见的消防救援方式,主要用于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营救被困群众。“横渡系统”救援这一训练科目被称为“夏季专属”,正是因为夏季是一年中消防部门使用这一救援方式几率最高的时段。比如,本月初,临安下了一场暴雨,22名游客因河水暴涨而被困,临安的消防员就是使用“横渡系统”救援成功施救。近年来,每逢台风季,杭州消防特勤大队都会接到各类救援或增援任务,苦练“横渡系统”救援技能,就是为了在危急关头更安全更迅速地完成任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12名消防员被分为2组,来到泳池两端分工作业,有人负责搭配装备物资,有人负责将无人机升空,还有人负责将消防绳索固定在一根红色柱子上。只见无人机先将绳索从“救援点”送至“被困点”,“被困点”负责接应的消防员将绳索固定、绷紧后,“救援点”的一名消防员便通过绳索横渡到对岸,将对岸的消防员“救回”。

“这门训练科目一是要求不能碰到水,二是讲究练技术更练胆量。”特勤一站指导员金哲彬说,不能碰水是出于救援实际的需要,“想象一下,如果下方是湍急的水流,而不是平静的池水,怎样救援才能最大限度确保被困群众的人身安全?”

至于练胆量,是因为在实际救援中,消防员会通过无人机或抛绳器将绳索送到群众被困位置,之后需要被困群众制作锚点,也就是将绳索固定。一般锚点会设置在大树或牢固的杆子上,消防员会通过无人机喊话或投送说明书的方式指导被困群众制作锚点。“被困群众基本上是非专业人员,因此,他们制作的锚点通常存在松动的可能,严重时可能导致救援人员落水。”金哲彬说,因为这个原因,第一个横渡到群众被困地点的消防员需要足够的胆量,“横渡到对岸后,这名消防员还要重新制作锚点并拉紧绳索,确保救援过程的安全顺利。”

训练中的“慢”是为了救援中的快

成绩提高0.1秒也可能在实战中多救一人

记者了解到,未入伏前,消防员们会在清晨5点起床,之后沿着钱塘江晨跑15公里。入伏后,训练调整为“避高温”模式,训练时间改为早上6点半至10点和下午4点至晚上7点半,气温最高的中午时段一般安排学习理论和熟悉器材装备。至于训练内容,夏季高温训练更偏向技能型科目。

在消防训练塔下,记者看到一组消防员正在进行挂钩梯登楼的训练。消防钩梯重约11公斤,消防员要靠它逐层攀登,直至抵达4层的窗台。挂钩梯登楼是消防员最基础的训练和比赛科目之一,它的地位与武术中的扎马步颇为类似:易学难精,训练起来又特别枯燥。

记者本以为消防员在训练中会展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操作,没想到,几名消防员的动作都是不紧不慢,甚至反复中断,从头来过。“他们是在练习挂钩梯登楼的分解动作。”金哲彬解释,“每名队员都有强项和弱项,抓住训练的机会强化各自之前较为薄弱的动作,才能实现提升。”

通过反复训练让每一个技术动作成为肌肉记忆,这是消防员们冒着酷暑苦练的目的。几轮训练下来,别说扛着钩梯练动作的消防员,就是在楼下负责辅助工作的消防员也已浑身湿透。“我们也怕热啊。”一名消防员抹着汗水说,“但在训练场上把成绩提高哪怕0.1秒,在实战救援中或许就能多救出一个人。”

有意思的是,当天的训练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就在几位消防员攀登到2楼时,紧急集合的广播响起,有任务了。消防员们撇下训练器材,狂奔下楼,不到一分钟,就带上装备钻进了消防车,直接出警去了。

一小时后,消防车返回站里。这次的警情不复杂,消防员们到场后迅速完成了救援处置,若不是遇上晚高峰,还能回来得更早些。下了车,消防员们将装备放回原处,转身回到了训练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赵翔 记者 李维和 实习生 周可懿 文 廉笑尘 贾凯 摄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