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上个月,在第八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8个创业项目团队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来自钱塘赛区的“纯之源——原油脱盐脱水行业破局者”和“GluFree——智能控糖微针贴片”项目获得总决赛分数前两名,包揽本次大赛特等奖。
作为本次大赛的分赛区所在地,钱塘拥有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以及多个高能级产业平台和产业集群。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多年来,钱塘区人社局以稳就业惠民生,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奋力打造人才集聚生动局面。
以最大的诚意
助力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开花
“糖尿病患者或将免除每天扎针的痛苦,只需一张‘创可贴’,就可实现随时随地‘给药’。”同样荣获特等奖的智能控糖微针贴片团队代表介绍,“我们首创智能响应性微针材料,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融入药物模块,为患者实现智能调控血糖。”今后,该项目有望落地位于钱塘区的杭州医药港小镇。
“纯之源”项目负责人蒋馨仪也对投身杭州这片创业热土表达了强烈的意愿。据了解,她的团队致力于电脱盐脱水技术的攻关,成功研发了双进油双电场电脱盐脱水技术,现拥有核心专利13项、落地案例100余个。
大赛期间,钱塘多次组织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分享会,并向项目团队发出征集令,通过对本次大赛落地钱塘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无偿资助,对引进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应届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多项人才补贴或资助,加快吸引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转化。
作为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所在地,钱塘已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钱塘区新增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企业395家,累计6429家。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正是珍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钱塘依托深厚的青年人才基础,深化落实创新创业政策,以创业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抓手,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创业链与人才连、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融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优化大学生创新环境,以最大的诚意助力大学生创业项目在钱塘落地开花。
有人说,城市和人才之间是“双向奔赴”。有温度有力度的城市吸引和成就着人才,高质量的人才会选择和贡献宜居宜业的城市。
“应届生来杭州面试工作住哪里?当然是青年人才驿站啦!简直不要太爽!下载‘钱塘发布’注册登录,找到服务‘宜业钱塘’,就可以申请免费七天酒店,凭码入住……”
眼下正值毕业季,网友“爆炸鱼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免费酒店”,正是钱塘区面向高校毕业生推出的特色政策,申请者通过相关流程申请并核准通过后,就可以到已挂牌的“青年人才驿站”免费住宿7天。截至今年7月初,钱塘青年人才驿站已有23856人次入住。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去外地找工作,首要考虑的就是住宿问题。为来找工作的外地大学生免费提供7天的酒店住宿,钱塘的举措及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服务体贴入微,让许多求职者倍感温暖。
稳就业惠民生
实现务工人员和企业“双向奔赴”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以来,钱塘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开展技能培训、跨省招聘劳动力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帮助劳动者稳就业、增收入。
一方面,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人才“引育留”。一季度,钱塘开展专项招聘对接35场次,提供岗位2.91万个;截至6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75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5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47人,联动帮扶重点群体11435人次。
另一方面,钱塘推进“政校企”三方联动,精准对接就业需求。2023年3月,湖北32所高校来钱塘推介“千里马”。湖北各大高校的机械工程、医药类等热门专业人才备受关注,吸引近60家区内优质企业现场揽才洽谈,为区内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此外,钱塘还利用“浙里人力资源”“钱塘技工”等线上平台,进一步为区内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招工渠道,一季度市区两级举办70余场招聘会,实现1万名务工人员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截至目前,钱塘区已举办线上线下大学生招聘会18场,推出就业岗位23000余个,年度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9400多名。同时,钱塘区今年已拨付应届生生活补贴共6616万元,惠及9041人次;已拨付新引进高学历往届毕业生生活补贴469万元,惠及203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坐拥5个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7个区级大学生创业园的钱塘区,在园大创企业554家、带动就业1855人;5家杭州市创业陪跑空间、20家众创空间、33家高科技孵化器、79家杭州市见习基地,帮助大学生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接下来,钱塘区人社局聚焦“七优享”工程“劳有所得”,继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落实稳岗返还、技能提升、社保缓缴等人社领域助企纾困政策,加快各类政策资金兑现。同时,该局还将实施数字技能人才倍增计划,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企业自主认定、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抓好职业技能提升,继续推动各类招聘活动和劳务对接,开展重点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和用工调查,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分析,保障企业用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