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蜀山:“城势”之上“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3-07-10 11:48:50

杭州日报讯 站在蜀山街道知章村史家桥大厅,举目眺望,不远处的文笔峰翠色葱茏。1200年前,贺知章从家乡的文笔峰下经西城湖(湘湖前身)泛舟北上,终成一代诗狂。

往事越千年,青山依旧在。从知章故里到现代新城,从“诗”里走出来的蜀山在更迭交替中不断“城势”而上。

20年来,市心路、风情大道、博奥路的改造南伸打通了蜀山向城而生的“黄金轴线”。作为萧山最早推进城市化的镇街之一,蜀山用10年时间完成了16个行政村的整村拆迁,为萧山城市化腾出了“新天地”。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让这里承担起居住职能,城市更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矛盾日益凸显。

直到“萧滨一体化”改革、“中国视谷”建设、西湖湘湖唱响“西湘记”,依傍湘湖的蜀山进入了更加宏大的叙事格局,曾经的“卧城”渐渐苏醒。围绕“城市南窗口 人文新蜀山”定位目标,紧贴“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主线,通过城市更新的“腾笼换鸟”不断释放出新的发展生机与活力,“城势”之上,蜀山的“新天地”正被无限打开。

“二贤”新气质

近日,西湖与湘湖缔结“姊妹湖”,开启“美美与共”的“西湘盛景”。

在一次访谈中,蜀山乡贤黄亚洲特别提到湘湖可以打造“一人一世界”的“中国诗湖”。这个“人”就是贺知章——他是中国的“顶级乡愁”,也是蜀山的“顶级IP”。

作为知章故里,蜀山人文渊薮。唐代著名大诗人贺知章在蜀山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绝唱;明代进士黄九皋为方便两边乡民,修建埭上黄家桥。这两位蜀山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乡贤,成就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是蜀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灵魂。

眼下,史家桥大厅即将被打造为黄九皋纪念馆,埭上黄家桥也即将修复完成,大汛河、新凉亭、甲科济美坊、思家桥等人文景观连点成片,曾经的“十里埭上黄”,风光无限好。当然,要把历史文脉融入城市发展,并非简单的“叠加”。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由闲置空间改造而来的蜀山知书馆正式开馆,成为当地一个集免费借阅、学习交流、品茶读书、聚会沙龙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就在不久前,其作为萧山区唯一被列入的城市书房,上榜浙江省最美文化空间候选项目名录。同时,知书馆二楼还将被打造成展示蜀山人文底蕴、乡贤文化、城市发展的“集成窗口”,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留住乡愁。

透过知书馆的“融合”,或许可以窥见蜀山打造城市新气质的全新逻辑。

近年来,抓住空间腾退与城市更新的契机,蜀山聚焦区域内闲置建筑、社区公共服务用房等空间,以文化、文艺、文旅为着力点,通过“文化之手”打造一批人文“新天地”,实现由分到统、由散到聚、由合到融的整体转型,让知章故里有了更多现代化的“文艺表达”。

目前,由“文化赋能、文艺赋美、文旅赋兴”三条发展线组成的蜀山人文艺术版图已经跃然纸上——

“文化赋能线”以南宋官窑艺术馆、贺知章大讲堂、黄亚洲书院、幸福荟体验复合文化空间、蜀山城市会客厅为重点,全方位对接城市文化需求;“文艺赋美线”由社区文化圈和美丽乡村文化圈串联而成,是蜀山构筑活力时尚的文化创新地标;“文旅赋兴线”则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抓手,整合现代文化需求,激发文旅新活力。

如今,到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里看一场唐风宋韵的歌舞、逛一逛趣味十足的市集,去城市书房小坐染一身书香、观赏一场主题摄影展……已经成为市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双湖”新未来

找准了城市的“魂”,接下来就是塑“形”。

蜀山不仅依傍湘湖,还拥有“双湖”——湖东村和湖山村。前者地处湘湖之东,是蜀山首个未来乡村创建村,也是蜀山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的“窗口”;后者原本坐落于湘湖腹地,是蜀山街道第一批拆迁、第一批安置、第一批转型的社区,也是蜀山首个省级未来社区,在安置社区城市化转型、新老萧山人融合治理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代表性作用。

城乡现代社区是共同富裕的最小单元,蕴藏着“两个先行”的最大未来图景。从地图看,蜀山的城市形态以亚太路为界,往北是城,往南是乡。蜀山共有32个村社,村社数量大、类型多、场景全,是城乡现代社区建设的绝佳“试验田”。而“双湖”,就是这座城“质变”的缩影。

“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体制机制不健全、居民观念难转变、治理能力待提升等。”湖山社区党委书记郑东告诉记者,从“湘湖的湖山”到“未来的湖山” ,湖山社区提炼了“幸福153(幸福耀湖山)”品牌,即通过党建统领,形成组织、资源、数智、服务、文化五大共建体系,链接政府、社会、居民三方,共同构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共同体。特别是从“融”字入手,通过组织融合,形成了五村共建“幸福联盟”,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而湖东村作为蜀山街道“十里埭上”未来乡村共富带的启动村,当地正依托景区型城郊接合部山水湖产等特有资源,做深湘湖景区溢出文章,接纳其辐射效应,规划落地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服务等三产内容,联动发展特色农旅和网红经济,创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样板。

以湖东村为起点,蜀山街道还将打破村域,串联起毗邻湘湖的湖东村、知章村、赵家墩村、黄家章村、桥头陈村和章潘桥村等六个已完成城郊接合部环境整治的村庄,通过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建设集产业共创、风貌共建、场景共融为一体的“十里埭上”未来乡村共富带,争取“一年见盆景,三年成风景”,打造主城区、湘湖边最美乡村共富带。

城市化对于蜀山来说,不仅是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的“物理量变”,更应该是城市发展模式、治理模式迭代升级的“化学质变”。按照“突出亮点+整体布局”的思路,蜀山街道已启动制定全域现代社区建设三年行动,以未来社区、城郊接合部现代社区建设为标杆引领,用好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特色文化等元素,通过城乡现代社区建设这一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小切口,加速提升整体发展综合竞争力,努力在“两个先行”中走在前列。

“两链”新通道

在蜀山的“新天地”里,和城乡现代社区共同生长的,还有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

夏日,萧金路上繁茂的水杉郁郁葱葱,之江有机硅总部大楼、创新研究院掩映其中。

27年前,辞掉“铁饭碗”的何永富在这里开启了创业人生。如今,他已带领之江有机硅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萧山唯一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大满贯企业。

前不久,集高端密封胶胶黏剂研发中心、高端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全球24小时呼叫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之江有机硅总部由旧厂房有机更新而来,何永富把其定义为自己的“二次创业”:我们将立足蜀山,通过“总部经济+创新研究院”的方式,把创新链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在蜀山孵化出面向更多应用细分市场的高附加值密封胶胶黏剂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蜀山不乏创业创新的土壤。在今年的萧山区百强企业榜单里,蜀山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6家上榜,其中4家为制造企业,保持着较强的产业经济实力。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受限于城市发展进程,蜀山的新兴产业空间供应不够,与此同时,存量工业园区的亩均税收等贡献偏低。

“制造业与城市化不矛盾。”在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海勇看来,城市化越发展,其实越有利于企业发展,特别是员工和人才的引流。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结构,探求都市工业“新天地”?工业用地的有机更新和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成为蜀山寻找工业内生动力、产业重塑的关键。

目前,蜀山的一批老牌制造龙头正在发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找准关键增强内驱力。亚太机电深度布局汽车电子产业研发;羽春家纺全面布局智能家居、石墨烯等领域,有机更新项目已顺利进场施工;萧山园林有机更新项目也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持续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上,当地正积极推动传统工业园和老旧厂房向现代产业园和新型工业楼宇转型。比如,依托浙大二院总部项目落户,蜀山正加快推进建设面包树生命科技产业园5.5万平方米GMP车间,打造“空中生产线”;以蜀山未来城作为招引试点,召开存量资源推介会,建立招商空间信息动态库,实现闲置招商空间资源供给端与项目投资方需求端的快速匹配,当前已入驻晶锐仪器仪表、中天高科、祥恩泰医药等28家企业。

而更大的“变量”在未来。随着“萧滨一体化”改革、“中国视谷”建设的启动,以及“西湘记”的唱响,蜀山将凭借与湘湖“无缝连接”的区位优势以及交通优势、基础配套优势,梳理区域产业发展空间,主动承接“中国视谷”等产业外溢。

此时此刻,蜀山正踏上新征程,一步一个脚印,在新“城势”下打开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让“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图景越来越清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金婷婷 萧山微融圈 曹慧娜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