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醉三都”书写三江渔火“醉”传奇
发布时间:2023-07-10 11:48:49

杭州日报讯 醉三都,醉于何处?去年,这个地处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交汇处的建德市三都镇,对外发布了醉于山水、醉于物产、醉于文化、醉于安居、醉于乐业的“醉三都”区域公众品牌,进一步推进三都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醉有来处,亦有归处。二十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三都镇不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旅游+休闲+康养”发展格局,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富有三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传奇”之路。

“醉” 在渔舟唱晚山水间

望古塔、游三江,七里扬帆醉渔家。位于三江口的三都镇九姓渔村,宛如一幅江南山水画卷,让往来的游客赞叹不已。

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三都渔村经历了清洁乡村打造、风情小镇创建、人居环境提升、美丽城镇建设、城乡风貌提升等一系列传奇蜕变,让这座九姓渔村得以历久弥新,渔舟唱晚的悠然画卷越来越清晰。

“50年前,我二十来岁,那时还和父母孩子七八口人挤在一条船上,吃、穿、睡全在渔船里面。”老渔民钱天生说。像钱天生这样的老渔民,在三都渔村内还有很多,当年渔村的窘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据了解,三都渔村居住的是九姓渔民的后代。相传九姓渔民又是明初时期陈友谅及其部将的后代,因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被贬至新安江上,永世不得上岸,不准穿鞋、不准穿长衫、不准读书、不准应试、不准与岸上人通婚,受人歧视,这种状况直到解放后才有了彻底改变。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三都渔村的升级改造从未停歇,不仅整个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善,渔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从小渔船到小房子,再到如今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勤劳的渔民们纷纷动起了开“渔家乐”的念头,并成功开发了“九姓九菜、九姓九品、九姓九果、九姓九味”等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已经是省级AAA级景区村的三都渔村,共有特色渔家乐22家,土特产店10家,民宿8家。

当地老渔民说,随着三都渔村的人气越来越旺,很多好项目锁定了他们这个小渔村,其中就有江南秘境国际旅游度假区示范项目。2019年该项目落地后,将三都渔村推向了越来越高端的休闲度假游市场。随之而来的富春蝶来酒店、夕夏青野等精品网红民宿的入驻,也再次打开了三都渔村的发展格局。之后,三都渔村每年都会举办特色“渔火节”,以其独特的“看渔火、观渔俗、品鱼鲜、听渔歌、乐渔家”等主题成功引流,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三都渔村现在年均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900余万元,老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三都镇党委书记方睿介绍,目前三都镇正在精心策划今年的“渔火节”,希望以有看点的品牌性节庆活动,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三都渔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醉” 是甜蜜柑橘享丰收

1969年,三都镇在馒头山种下第一批柑橘苗。历经五十余载,三都镇已发展成为“中国优质柑橘之乡”。

近年来,三都镇努力在传统柑橘技术中“破局”,通过前端新品种研发、培育推广、精细化管理,以及后端品牌化精品柑橘销售、深加工等环节,不断推动柑橘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从前端入手?三都镇自有规划,专门打造一家以柑橘新品种研发、种植技术提升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科教研学为主的聚农富柑橘研究所。自去年研究所建成投入使用后,已研发推广1-2种柑橘新品种,提高柑橘亩均产量500斤以上。

与此同时,三都镇柑橘分拣中心的建成,实现了橘子智能精准分拣。分拣中心内,有自带测糖仪的柑橘智能分选设备,经过设备筛选后,根据不同甜度、品相,贴上相应标签,为柑橘售卖定价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据统计,柑橘分拣中心每小时可以分拣4吨柑橘,既提高效率又保证经过筛选的橘子个头均匀、甜度统一。

“该中心是免费提供农户使用的,经分拣后的精品柑橘,每斤可提价10元左右。”方睿介绍,在三都柑橘全产业链上,全新的柑橘销售市场、创客庭院、旅游接待中心、柑橘展陈馆、党群驿站等重点场馆,将为三都镇的柑橘产业提供新品种研发、“醉三都”品牌推广、旅游接待、会展、金融、项目人才招引等综合性服务。

如今三都的柑橘产业,已有“红美人”“沃柑”“甘平”等15个柑橘新品种加盟。随着一批柑橘精品园陆续建成,科技化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柑橘采摘周期也从原来的11月延长到次年的5月,橘农的收入也随之翻了一番。

“下一步,三都镇积极对接中青旅、浙旅投等企业发展采摘游,链接本地民宿、食品加工企业等资源,开发集住宿、餐饮、采摘等为一体的旅游套票,促进柑橘产业的农文旅融合。”方睿说,三都镇将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继续加强柑橘全产业链布局,促进柑橘产业全域品质提升。

“醉” 美文化盛宴谋共富

如何将美丽山水转化为美丽经济,三都镇一直探索符合三都实际的 “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三都镇充分挖掘“醉底蕴”人文特色,马宅提线木偶、“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新和“和”文化,镇头大队水库文化、凤凰供销社文化等塑造出了“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的格局,松口村还荣获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有2000多年历史的三都麻糍,是建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多年来,麻糍销售主要以散户自产自销为主,没有形成产业链。为此,三都镇在三江口村杨家安置房区块建立了一家集手工制作、展销、体验、直播带货一体的麻糍共富工坊。在麻糍共富工坊内,游客可以现场学习麻糍的制作过程,体验传统手打麻糍的乐趣,品尝麻糍的软糯香甜味道。工坊通过将三都麻糍制作散户联结起来,提高生产效率、形成规模生产。目前,工坊每日销售麻糍5万只,带动就业岗位20多个,促进70余农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为镇村两级旅游和农副产品带来迭代效益。

如今的三都镇,“醉特色”的柑桔、西红花、香榧“红绿灯”三色主导产业日渐丰满,收获中国优质柑桔之乡、中国高山蔬菜之乡、中国西红花之乡3张“金名片”。以农促旅,三都镇除了全力打造三江诗路线、水润江南旅游线外,还打造了一条桔香休闲线精品旅游路线。卡丁车、星空水滑道、露营基地等新兴业态也随之成为网红打卡点。

“通过举办樱花、渔火、柑桔、年俗等四季节庆,植入直播带货、展会推广等方式,我们全年旅游人数最高已超60万人次,有效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生活品质,让全镇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程璐介绍,丰富的节庆活动可以很好地展示三都镇的文旅资源,同时也汇聚了近年来的三都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全面提升“醉三都”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醉美三都,未来已来。新安江、富春江、兰江千万年来的灵气和精神,全都聚集在交汇处的三都镇。三江潮涌百业兴,乘风波浪正当时,新时代“醉”传奇的故事,正在三江口徐徐展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胡月华 建德微融圈 刘志强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