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临平鸭兰村成了少数民族的“第二故乡”
发布时间:2023-06-27 11:43:38

“古运河畔我家乡,楼台倒影入荷塘,水草青青河弯弯,波光粼粼飘清香……”在中共杭州市第一个村支部——中共鸭兰村支部的广场上,身穿瑶族服饰的赵世波和女儿一边唱歌,一边演奏着瑶族乐器长鼓。

这些年,赵世波从听不懂方言,到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话;从初来杭州时的独身一人,到现在变成幸福的一家四口……他已经完全融入了鸭兰的生活。

鸭兰村用自身的改变,留住了远道而来的民族同胞。

整村遍植民族文化元素

鸭兰村位于临平区崇贤街道。以前,因为周边河港遍布、交通不便,被人们称作“只有鸭子才能游进来的地方”,鸭兰村由此得名。

鸭兰村虽然偏,但是一些少数民族的“第二故乡”。全村有少数民族籍贯的常住村民55人,涵盖13个民族,最年长的少数民族同胞已在村里生活了30多年。他们远道而来,在此结婚、定居、创业。

瑶族出身的赵世波在22年前,从湖南江华来到杭州临平,在鸭兰村安了家。初到鸭兰村时,交通非常不方便,但住着住着,村里的生活条件就越来越好了。

原先,村里住房密集,村道只有三四米宽,如今狭小的村道拓宽成了“典雅长廊”。村头村尾被滨水步道、亲水平台、景观灯光、雕塑小品点缀。不仅如此,这两年,村里的民族团结阵地也变得越来越多。

2021年,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入选第一批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今年,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及周边环境提升一期工程竣工,处处体现了围绕“红耀革命情、莲印鸭兰心”的主题形象定位。其中,旧址陈列馆通过部分重新布展,进一步梳理了鸭兰村革命历程的脉络,增设了数字化展陈模式,还拍摄了鸭兰村红色原创歌曲《星火》的MV。

鸭兰村文化礼堂也已经落成,里面内容很丰富,有传统文化展示厅、文化廊、石榴红宣传栏等区域。

其中,传统文化展示厅展出了鸭兰村民族团结基地建设情况、特色团队、传统刺绣、古琴斫制技艺、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等讯息。

礼堂东侧的石榴籽宣传栏,是宣传各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相关政策的地方。

还有村里的石榴红公园也很受大家欢迎。公园里有一幅“寻源鸭兰地图”,以红军长征为主线,收集了长征路上的民族团结红色故事。

鸭兰村将民族文化元素植入村容村貌的改进中,让村民在闲暇散步、参加活动时就能耳濡目染。

一家人在村里都有参与感

鸭兰村是远近闻名的“绣花村”。作为土生土长的鸭兰村人,赵世波的妻子从小跟着母亲学刺绣,会一手漂亮的绣活。她是村里“邻里绣娘团”的一员,有空时就和其他绣娘们一起钻研绣工,弘扬非遗绣花技艺,创业增收。

今年,鸭兰村的“邻里绣娘团”以针代笔,用非遗刺绣“描绘”鸭兰红色文化,创作了不少“非遗+红色”的绣品,获得广泛好评。

赵世波的小女儿在村里也很有参与感,她成了鸭兰村支部旧址的小小宣讲员。

“鸭兰村是杭州的第一个村支部诞生地,我的孩子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受到文化的深刻熏陶。她这一代肩负着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精神不断传扬的使命。”赵世波说。

事实上,鸭兰村有一支庞大的“红色鸭兰宣讲团”队伍,里面的主要成员有老党员、教师、老妈妈红歌队、志愿者以及当地的小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游客讲述着鸭兰的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好人好事等。

村里人告诉我们,在鸭兰村,除了“邻里绣娘团”“红色鸭兰宣讲团”,还有“石榴籽帮帮团”,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临平区浙江振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马洁为代表,依托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组成的“石榴籽帮帮团”,以开展技能培训、医疗咨询、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活动为主,打造了“互联网+直播助农”“互联网+社会公益”等社会服务新模式,打开了当地的共富新路。

22年前,刚来鸭兰的赵世波不会想到,这个选择让他在杭州找到了归宿。在鸭兰村,多民族文化交融互通,各民族同胞亲切往来,绽放出薪火传承之花。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凌姝文 通讯员 雷俊峰 刘林敏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