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杭州建设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26 10:55:15

杭州日报讯 眼下,正是江南好时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西溪湿地内龙舟竞技,葵榴斗艳,栀艾争香,热闹至极;萧山广袤的乡村,也是一派生机勃勃;而余杭区原生态湿地又是另外一道独特的风景:芦苇丛生、野鸟纷飞……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生态文明之都”城市定位和“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殷殷嘱托,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生动实践。

环境美、产业兴、文化活……一幕幕动人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西湖 一湾湿地的和谐景象

从空中俯瞰,西溪湿地距西湖仅5公里,分布在西湖区两侧,犹如两只美丽的眼睛。但二三十年前,人们看到的是与今天截然不同的景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溪湿地以年均约1平方公里的速度萎缩,再加上当地村民养猪带来的污染,这里的水质一度跌至劣Ⅴ类。要GDP还是要“绿肺”?众人争论不休。

2003年8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支持下,西湖区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外迁农居、恢复湿地生态、挖掘历史遗留等一系列举措,使得西溪湿地迎来了新生。

2005年5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习近平同志发来贺信,他指出,杭州应该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当年8月,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西溪湿地,就湿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考察。他叮嘱,“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为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指引了前进方向和发展动能。这些年,西溪湿地以“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民为本”六大原则为指导,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从设立中国湿地博物馆,到建立第一个湿地类型的全国生态文明基地,再到为西湖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西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形成一系列“走在前、作示范”的“西溪模式”。

如今,在坚定不移做好保护之外,西溪湿地将不负嘱托,把湿地公园的一堤一水、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打造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绿色空间。

萧山 从环境美到产业美

萧山区浦阳镇尖湖村,位于浦阳江畔,曾经,水质污染一度是个“老大难”问题。近几年,当地通过重拳整治,尖湖村又现绿水清波。每到三四月份,村里梨花漫山遍野,引来众多游客,感受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别样美。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部署:宁可每年以牺牲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为代价,也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

萧山以“治水先治岸”的决心,坚决打好这场环境“硬仗”——累计清除河道两岸15米内违建近180万平方米,清淤泥389万立方米,清查整治排放口3万余个,引配水10亿立方米。

整治出实效,昔日的湘湖,周边工厂、农场、村落、民居混杂,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综合整治,今日的湘湖湿地鱼翔浅底、水鸟成群,成为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数据显示,2022年萧山全区17个区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成功创建省市级美丽河湖27条,水环境有了显著提升。

环境美,产业“绿”,让萧山这个传统制造业强区换新颜。近年来,萧山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行动,开展印染、化工、铸造、电镀等十二大行业整治,淘汰各类低端落后企业(作坊)1189家,整治提升735家;关停全部水泥粉磨企业和砖瓦窑企业,共腾出用能18.9万吨,有效解决粉尘污染问题,连续六年获得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区。

逐绿的脚步没有停止,2023年萧山区一以贯之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从全面铺开延伸到镇街级园区,深度下沉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同时,针对“碳中和”“南部生态共富先行区”等愿景,萧山正积极培育生态产业,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萧山样板。

余杭 “文化活”焕发绿色生机

仰头天空澄碧,低头草丰水美,呦呦鹿鸣、禽鸟聚集……眼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这片古老而富有生机的土地上,感受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从福建来杭州旅游的叶琪,正是其中一员。“这里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美不胜收的多重景色,欣赏不完。”

四季轮换,这里的生机延绵不断,生态文明理念的延续亦如是。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之一,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宣传,每逢世界地球日、六五环境日等特殊节日开展的环境保护相关活动,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无数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们的关注。

一群群小朋友来此开展研学活动,也成为屡见不鲜的景象。随处可偶遇的白鹭和鹿苑草坪上漫步的小鹿,向孩子们发出一起嬉戏的邀请。以大自然为课堂,以山川江河为教案,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在孩子们心底悄然生根。

然而在多年前,良渚遗址却是另一番景象。据《习近平浙江足迹》中描述:“山石裸露,满目疮痍,茫茫荒野上,尘埃漫天飞扬,几十家矿场的采石爆破声此起彼伏。”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明确指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此后,一场保护良渚遗址的行动轰轰烈烈开展,严重影响良渚遗址保护的石矿场被关停。余杭区积极开展各项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做好遗址区内关停搬迁企业监管工作,做好退役场地土壤修复工作……青山从此还绿。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6月1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百日倒计时之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种采集地。

如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持续推动历史与现代交融,开放怀抱迎接世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任彦 通讯员 陈爱民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