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杭州的亚运年,将迎来无数中外宾客,杭州也许是他们陌生的城市,而在如今1200万杭州人眼里,杭州是什么?
是你早晚通勤走过的那条马路,是你夜晚散步时爱去的江边游步道,是你在西湖边品茗时的一草一木,还是你在呼朋唤友饭局时的个性餐馆……不论你是“原住民”还是“新杭州人”,杭州是什么?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城市吗?
5月20日下午,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联合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专门邀请了一位“老杭州”,从他的视角和思考,带我们一起走进杭州的前世今生,一起深入这座城市的内核,探寻它的发展规律。
主讲嘉宾王群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杭州“原住民”,从事过博物馆工作,做过旅游工作,还去过电视媒体工作。对他生长生活的这座城市,王群力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中年后的他便沉浸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深入观察研究杭州城市发展。
王群力从小生活在西湖边,小时候西湖边石坎里的黄鳝、螃蟹,街头小巷曾经的繁忙热闹,至今都深刻在他的记忆里,凝结成他对杭州的原乡浓情。近20年来杭州的飞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带来了机遇,也遗失了一些东西。
他认为,城市其实是一个人性舞台、生活场景,有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城市。因为地处北纬三十度,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杭州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杭州人精细的慢生活。杭州人喜欢喝茶,喜欢吃面,喜欢吃粽子,性格随和,在杭州不少地方还能找到典型的“老杭州”生活,比如吴山脚下的大马弄,这里的烟火气息不少人认为是属于杭州的独特味道。
从地理概念上看,杭州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后来经过吴越国的悉心治理,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湖时代,再到今天的钱江时代,杭州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
时至今日,王群力也提出许多思考:杭州还是那个“三面湖山一面城”的城市吗?湖滨是杭州最好的商业区吗?西湖这个超级IP还能推动杭州的发展吗?
基于近年来对城市的思考,王群力大胆地提出了在龙翔桥商业街区“重现浣纱河”的设计思路,在未来能够实现“买一尾活鱼喝早茶,放一艘小船过柳营,跨过彩虹来浣纱,带个冲浪板去呼啸”的现代诗意生活。
讲座上,读者们跟着这位“老杭州”的脚步和思绪,探寻了一座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现历史时代的更迭,地理环境的演变、人文精神的进步,生活品质的追求、产业价值的创造,是如何决定杭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去审视一座小城如何成长为一个“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东南大郡。讲座结束后,许多读者留下来,与王群力讨论。
王群力喜欢在各种城市里行走,看城市细节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如此变化。他说,读城市这本“无字之书”是极有乐趣的事情,而杭州这本书,值得他一直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