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大医院布局新城区 这步棋如何下得更好
发布时间:2023-04-27 14:29:51

省级医院纷纷开出新院区方便居民看病,但专家也提出思考 

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已经运行满十年。这几天,这个消息让杭州市滨江区居民刘先生陷入了一波“回忆杀”。他记得,“新院区”开建时,自己也刚住到滨江,医疗资源少,日常生活也不方便。没想到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人住过来,区块内的其他设施也渐渐完善,生活变得“丰满”了。

这十年间,市域内的省级医院纷纷在城市的年轻地块布局新院区,给人们带来便利、给医院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有专家冷静地看到,新院区的扩张,也衍生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群众就医更方便

过去在杭州开车,司机们“最不愿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建国路一带。沿街几公里内,聚集着多家省级三甲医院,前来送医的车辆时常将这里堵得水泄不通。住在杭州市钱塘区的孟阿姨以前常常需要绕过半个城市去看病。

她曾经的烦恼,折射出了城市发展的“阵痛”——人们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优质医疗资源变得不够用了。

孟阿姨所在的钱塘区,过去十多年来飞速发展,她的烦恼随之烟消云散。杭州钱塘区先后迎来了浙大邵逸夫医院和省中医院的分院区,成为区域内人们就医的首选。

类似例子还不少。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成立后不久,浙大儿院也在滨江区设立分院区;还有,在互联网企业聚集的杭州西部区块,浙大一院余杭院区和之江院区的落地,让不少互联网人才在这里安心“驻扎”……

“不论在哪个城市,医疗资源的布局,总是和人生存发展的轨迹紧密关联。”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说。上海早在2009年,就开始从政府层面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一院多区的建设模式已经实践并趋向成熟。

何建华说,城市还在越变越大,分院区的设置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难题,“但至少解了不少百姓的燃眉之急。”他认为,“分”的模式、形态有很多种,但是本质没有改变,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优质医疗的可及性,最终的落脚点是分级诊疗的区域分开,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医院获得成长新空间

在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救创伤中心主任徐华的记忆里,离开位于主城区的老院区后,自己也获得了“二次生长”的机会。

省中医院湖滨院区在杭州的闹市区,受限于空间等因素,给整个急诊学科发展带来不少制约。“特别是群发伤的抢救、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对设施设备、场地有不少要求。”他说,随着医院在钱塘区域设立分院区,场地、设施因素得到改善,医院急诊学科的综合救治能力得到了有效拓展和延伸,学科的发展也有了新空间。

“地方不够大,医院的发展也存在空间瓶颈。”浙大二院党委副书记马岳峰直言不讳,想要扩容病区为更多患者服务,同时,还要腾出空间打造更前沿的医学研究实验室,不能只在原来的“一亩三分地”里踏步。

为了印证徐华和马岳峰的说法,记者来到了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实地探访。

在急诊检验处,抬头就能看到贯通整个院区的物流轨道,轨道上血液标本、药品物资正在有序、高效地传送;药房内,自助发药机内的机械臂快速运行,患者不用离开诊间,药品就送到手里。“这些细节,令不少患者对滨江院区有着很高的评价。”浙大二院医务部主任潘胜东说,在同质化管理的基础上,新院区拥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比如滨江院区的单元化治疗,把相近科室的医生集中在一起,方便患者就近就诊。如果一位头痛患者先挂了神经内科的号子,经医生初步询问,认为他应该看神经外科,他就可以立即转诊,走上几步,去相同单元的神经外科,不用重复挂号。

可以说,新院区不仅仅是一家“子医院”,在延续重点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错位发展,也成为新事物的“试验田”。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更均衡

十多年前,浙江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恒进教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的三墩镇,随着几家省级医院分院区在此落地,他见证了附近医疗资源从无到有,越来越好。

不过,在卫生政策领域深耕多年的他,依然颇为冷静地看待省级医院的快速扩张。

就在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年的首场发布会,回应了“如何避免公立医院无序扩张”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提到“重点向医疗服务薄弱、群众医疗需求较大的地区发展分院区”和“合理控制分院区的数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其实,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曾多次发文,要求严控公立医院快速扩张。在董恒进看来,关键是要明白均衡二字的深意。

“医疗资源要寻求均衡,这里面有不少门道。”他说,均衡不只是我们能理解的字面意思——区域之间的均衡,更重要的是考虑人和地域的因素。

一方面,分院区的设立,不只是物理性地新增一个院区这么简单。“它的床位规模、设施水平、服务能力等,要顺应区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董恒进说,归根结底,既然叫分院区,那就要本着方便区域内老百姓的初衷。“切不能简单地圈个地,只为增加就诊人数,或者‘虹吸’地方患者到省级大医院就医。”

董恒进曾带着学生到不少地方调研,他们发现,不少省级医院分院区瞄准的区域内,都已经有县(区)级医院,或者社区卫生院等基础医疗资源。“优质资源和基层资源之间,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要做好协同,一个区域内大、中、小各类医疗机构,应该形成一个配合默契的生态圈。”他说,“无论如何,老百姓永远呼吁优质的医疗资源,而分院区的设立,也一定要把区域内百姓的健康、便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宁 见习记者 林晓晖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