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从东坡抗疫看“众安之道”
发布时间:2023-01-10 10:25:16

在杭州闹市区,众安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地名,一处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一个非常重要的公交站点。

为何唤作桥却不见桥?探其究竟,原来此地命名,源自900多年前杭州的一场疫情,并和老市长苏东坡渊源极深。

(一)

北宋元祐四年(1089)三月,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的头衔任杭州知州。到了元祐五年(1090)正月,杭州瘟疫暴发。为了保障民生,苏东坡发起了一项“众筹”项目:他带头捐出俸银五十两,又号召民间集资,并力推官府提供资金补贴,开设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私合营的传染病医院安乐坊,将年长穷苦病患在此集中隔离治疗。苏东坡还设法求得一张“圣散子”的药方,内含附子、良姜、吴茱萸、豆蔻、麻黄、藿香等物,并让杭州宝石山下楞严院里的僧人按配方熬汤药,分发给病人喝。

据《清波别志》记载,苏东坡第二次在杭任职的近三年里,安乐坊治好了1000多名病患,大多为无依无靠的老人。百姓感念苏东坡,把安乐坊附近的桥称之为“众安桥”,即“众生安乐”。

这一运作模式引起朝廷的极大关注。崇宁元年(1102),朝廷开始在各地设置安济坊。崇宁初年,杭州安乐坊也获赐名“安济”,并彻底改为官办,可见苏东坡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非凡贡献。

直到现在,众安桥这个地名一直保留,且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林立,为人们祛病除痛……东坡若有知,也会抚须而笑吧。

回望900多年前的东坡抗疫,赋予今天的我们不少启迪。面对疫情,老年人是首当其冲的弱势群体。除了身体机能的衰老外,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是谁也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疫情高企,全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就是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反映了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当新冠肺炎转为新冠感染的新常态下,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决定着人类未来的方向。

(二)

和苏东坡广发“圣散子”形成呼应的是,2023年元旦前,浙江为全体60岁以上老年人准备了一份抗疫“防疫包”,小小的防疫包里有既有解热镇痛的退烧药,也有消毒液和医用外科口罩。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把救命药,定点送到老年人的手上。

这一举动,彰显了浙江防疫的温度,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3年来,国内外的防疫的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证明,面对新冠感染,老年人受的伤最深。

从数据分析来看,在美国,近90%的新冠死亡病例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一些媒体甚至称新冠在美国是“一场老年人的瘟疫”。2022年夏天,奥密克戎BA.5在英国流行,老年人新冠死亡率比2021年夏季高出180%,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登记的死亡病例中,几乎一半是85岁以上老年人。在我国香港,60岁以上人群感染新冠后,死亡风险比30岁以下群体增加数十倍,死亡病例中有95%以上为老年人。

3年来,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以举国之力,将疫情牢牢控制在掌控的范围内,最直接的体现是,老年人受到良好保护,我们老年人染疫的死亡率,远低于世界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问题。不能讳言的是,我国防疫“新十条”以来,由于社会传播面的加速,老年人受感染的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少地方出现老年人重症急剧增长的态势。面对第一波疫情的汹涌冲击,接下来如何更好地控制疫情对社会的冲击,特别是对老年群体带来的冲击,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考验这个社会的治理能力。

从2023年1月8日起,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我国开始实施“乙类乙管”。服务和保障老年群体不受感染、少受感染,或者感染后出现危重病症的概率大大降低,成为防疫的重中之重。

如何协调新形势下日益高涨的求医问药需求?如何因地制宜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

首先是把老年人有效保护起来。东坡抗疫已经过去900多年,浙江全省已经有逾千家康养机构,堪称现代版“安乐坊”。经历3年的封闭式管控,全社会逐步放开后,浙江所有养老机构的管控,此时再次升级。无论是国办的大型养老机构,还是民办的小型机构,当地政府都在第一时间派专人做好防疫工作指导。事实上,相对社会面上比较大的感染,养老机构影响有,但要小很多。这有力地保护了全省近10万生活在各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他们其中绝大多数是失能失智的高龄老年人。

湖州绿康康复医院里住着260余位老年人,平均年龄超过87岁,年龄最长者103岁,入住老年人由于各种基础疾病,多数无法完成疫苗的注射。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使在院内出现零星感染的情况下,院方通过物理隔断和严格管控,使疫情迅速平息。在这个过程中,全省有不少小微型的养老机构,因为防控力量薄弱,在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强力协调下,入驻机构的老年人被迅速向医疗条件好、管控力量大的机构转移,确保机构老年人不出现较大面积的感染事件。

记者与杭州最大的养老机构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孙晓冬曾做过认真而坦诚的交流。在这家全省入驻老年人数最多的养老机构,1200位老人的健康问题实属压力山大。为减缓社会疫情对老年人的冲击,他们首先将院内护理人员与社会进行隔离,工作人员实施定期轮岗模式。虽然苦了工作人员,但有效减少入住老年人感染机率。“保护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社会赋予机构的天职。”孙晓冬感叹,再难也要挺住这波冲击。

第二是引导老年人打好疫苗,提前做好防控。过去半个月来,各级政府通过全面、广泛地动员,让老年人实现疫苗接种的“应接尽接”,为老年人做好疫苗屏障,可以确保老年人即使感染后,重症概率会大大降低。

早在冬至前的一个月,省慈善联合总会的助老专业委员会就开始组织40多家公益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全省独居老人筹集防疫的爱心物资,先后有1500余名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公益达人,将全社会筹集的爱心抗疫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分送到有需要的老年人手上。

(三)

当下,面临春节返乡的务工者和提早放假的学生,叠加农村年关附近频繁的红白事酒席,会大大加速新冠感染。

浙江为老人发放“防疫包”,装的不仅仅是急需的药品,更是对百姓渴望“众安”的即刻回应,更是浙江温度、浙江速度、浙江力度的生动体现。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200万,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筹备、发放,背后需要调动的社会资源和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当然,一个防疫包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各地在防疫包发放过程中,尤其需要用周到细致的服务把好事办好,确保防疫包真正发放到老人手中,不能下落不明,甚至挪作他用。

除了发放防疫包,还有许多工作也要同步开展。比如,各大医院需要继续扩容发热门诊,针对老年患者、孕产妇、儿童等脆弱性患者,医院提早进行了安排部署,针对不同的等级,开辟更便捷的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挽救人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要把国家要求各地要为村卫生室配足中药、退热药和抗原检疫试剂等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统筹,确保老年群体占绝大多数的农村不因人口的大流动,造成重大的疫情灾难,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最大限度确保老年人等脆弱人群能够平稳度过疫情风险,在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保障上还需要继续做加法,努力完成好“保健康、防重症”的任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决定了在中国任何一个群体都不会被放弃。守护好老人的平安,是千家万户的深深关切,更是各级政府的深深牵挂。细致周全地帮助老年人安然度过疫情,既是对生命负责,也事关防疫政策优化后的成效和社会的接受程度。

在这个辞旧迎新之际,让最弱势的老年人群体过“阳关”、度“峰关”,就要拿出更多智慧、更大勇气,同心协力直面难题、解决问题,让千家万户真正“众安”。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记者 孙磊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