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在充满“黑天鹅”“灰犀牛”现象的2022年,制造业如何转型,或许是众多企业想伸手触及而又倍感困扰的话题。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杭州制造”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年终答卷。
杭州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先用数据说话。杭氧股份此前公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7.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2%。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2022年,杭氧依然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再看相关产业的数据。据统计信息,2022年以来,我市继续深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战略先导性、经济主导性、技术传导性,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为全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良好支撑。去年1—11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837亿元,增长9.4%,高于规上工业4.5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产业领域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3.3%、16.0%、34.5%、23.4%。
围绕经济稳进提质攻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杭州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及系列政策举措接连推出。杭州围绕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产业链整体提升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终端产品,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万亿产业、千亿企业、百亿项目。
寒冬过后是春天,真金白银的投资是最直观的产业发展晴雨表。2022年以来,杭州工业投资呈现较强增势,去年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而工业投资增长24.4%,制造业投资增长31.1%,其中,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6.3%、72.6%和65.8%。杭州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断注入新动能。
对话
杭氧,这家杭州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2022年留下了许多精彩,也为杭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从传统制造向全产业链经营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升级的样本。
2022年,浙石化二期四套105000Nm^3/h整装空分设备全部开车成功,杭氧创下了世界上最大等级的整装空分冷箱设备投用的新纪录;杭氧建成首个氢能源项目——山西省临汾市首座加氢站成功投产,这也是目前业内规模最大的加氢站;收获订单逆势而上,新签8套11万等级国内最大制氧规模空分设备订单;气体产业持续做大,新增空分管道气项目制氧规模位居行业首位,去年底建成全国最大的氪、氙气稀有气体基地。近日,杭氧还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产业链合作伙伴对气体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前景和机遇展开研讨交流,其发展雄心亦可见一斑。
本报特地邀请了以下专家学者参与杭州制造业的突破发展话题互动对话,分享精彩观点:
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毛绍融;
浙江省特级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晓波。
记者:杭氧去年初发布更名公告,将公司名称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代表设备制造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还是喻示着更大的发展构想?
毛绍融:杭氧历史上有多次企业名称的变化。如1995年,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经股份制改造的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次更名旨在进一步突出“杭氧”品牌,强化“杭氧”品牌地位和提升品牌价值,也体现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由过去单一的设备制造向全产业链经营的服务模式转型,不仅要从杭州走向全国,更要走向世界,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吴晓波:杭州企业更名现象值得关注。除了杭氧,还有西子联合旗下的杭锅股份更名为西子洁能,这不仅仅是企业名称的简单变化,更体现出一个发展格局。如何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冲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前沿,这些企业家的视野格局,值得学习。
记者: 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是2022年产经界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去年在杭举办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着重探讨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面对当前全球大势,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实现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毛绍融:产业链的重要性对装备制造业来说不言而喻。空分设备向来是“大产品、小市场”,本身就是成套装备,讲究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和谐共赢,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杭氧具有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客户服务等多方面产业合作优势。有了这样的产业基础,对杭氧来说,气体产业就是产业链的延伸。截至目前,杭氧拥有54家气体公司,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制氧量超280万Nm^3/h。气体产业与单纯的空分设备制造业务相比,具有更稳定的现金流和更高的抗风险能力,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增长点。
吴晓波:产业链不能靠单个企业,需要企业间合作,链主企业显得越来越重要。良性的产业链是利益共同体,也是使命共同体,很大的特点是体现共创的新生态,实现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相信杭氧这种“装备+服务”的产业模式,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记者:新能源变革正迎来爆发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三大赛道迎来深化洗牌,氢能源、储能等万亿级新赛道蓄势待发,如何看待新赛道带来的投资机会?
毛绍融:杭氧的发展规划是做精做优设备、做强做大气体,同时积极开拓新领域,新能源领域就是其中一个方向。包括利用杭氧技术制造体系,在低温、分离、能量交换等方面发力布局,进军新能源相关产业。杭氧已成立氢产业发展中心,与浙大联合成立液氢实验室,2022年在山西建成首座加氢站等,在国家的“双碳”目标背景下,进军新能源是个大机遇。另一方面,看国际同行巨头,同样也是氢产业的供应龙头,杭氧需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新能源相关领域扩大布局。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一个很大的体会就是,强大的国家需要有强大的产业体系支撑。杭氧在空分装备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最大,同样在气体行业也要做强做大,担负企业的使命责任,为国家的强大作出更大贡献。
吴晓波:当今,新能源变革已是全球性大趋势,中国企业抢占一席之地,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能源变革面前,中国的企业和发展环境有着自身的优势,包括对创新的欢迎度、政策导向的扶持等,发展的机会是很大的。如何穿越周期,迎接更大的风口,杭氧这样的代表企业,正面临这样的机会。祝愿杭氧构建更大格局、承担更大责任、攀上更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