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阳峰”将至,这场硬仗怎么打?看一家医院的准备和应对
发布时间:2022-12-28 11:00:22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波峰正在到来。在我省第一百二十四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我省日新增报告阳性人数已突破100万例,预计高峰将提前到达,并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期间日新增阳性人数最高将达到200万。

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表示,调整后将面临一些风险,比如短时间内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量增多将明显增加就医需求,同时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将导致医疗服务供给减少等。

一边是骤增且焦虑的患者,一边是疲惫仍坚守的医护。那么,在近期的运转中,医院的情况如何?经过三年抗疫,又有哪些经验?迎接即将到来的高峰,医院做了什么准备?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做了采访。

硬仗,正在打

最高时每天要接诊2000多人,是去年同期的10倍左右。这是近期浙大二院两个院区发热门诊的接诊人数。

“分身乏术”,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庞澜天这样形容这段时间自己和同事们的工作状态。他说,自己负责医院两个院区的排班,人员紧缺时,要时刻准备着顶上战友的空缺。还有不少同事坚持轻症上班,有人吃完退烧药就来了。

记者联系上庞医生时,他刚结束中午的坐诊。还没来得及讲几句话,就听见电话那头,其他人告诉他有医生被安排进了支援急诊的队伍,需要进行人员再调配。

抓住空隙,他快速介绍了当前情况:“现在医院的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两个院区总计最多可以同时开设44个发热门诊诊间,分为白班、中班、后夜班以及机动班,大部分看诊的医生都是从其他科室抽调过来的。到目前为止,发热门诊已完成5倍扩容。”

为了改善发热患者的就医体验,浙大二院目前的人均就诊时间(从挂号到结束)已缩短至30分钟内。庞医生说,各个科室来支援的医生都已经经过院感,以及发热门诊用药、诊疗流程等培训,确保能熟练掌握整套流程,提高效率。

只要一坐进诊间,就是不停看诊。庞医生告诉记者:“我属于机动班,比如白班同事要去吃饭,就顶上这个空缺。刚才从11点到下午14点多,三个小时,我接待了39位患者。”

这样“打仗般”的工作状态,在急诊也是。医院两院区急诊接诊量明显增加,其中危重症数量较平常有所增加,预计接下来患者数量还将持续增长。

对于急诊而言,前半夜往往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为了缓解急诊分流压力,12月26日开始,浙大二院两个院区的行政部门一、二党总支党员志愿者,从每天7点到22点到位协助急诊对患者进行分流,以免病人集聚。

相比于迅速增长的就诊人数,让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徐善祥颇感压力的,自然是急诊科的人手。“急诊无疑是前锋战场, 两院区接诊量明显增加。好在,我们的医护都很给力,关键时刻实时补位、随时顶上。”他说。

高强度的工作,让医护的感染不可避免。现在,浙大二院已有不少医护和他们的家人相继“中招”,但许多人自己坚守一线,值完班才会给生病的家人打个电话。在医院,热诚和敬业,实在不是一句空话。

经验,有积累

实际上,更早之前,浙大二院就在为这一场“硬仗”做准备。

“疫情发生三年来,医院一直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医院副院长王良静说,在保障日常诊疗的基础上,全院坚持一盘棋,集所有力量围绕发热门诊、急诊分流、重症救治等三大核心工作,整合资源、统筹调配。

“自疫情发生后,我们就已经开始储备发热诊疗和危重救治两支队伍,遴选了800多名医护,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有资质的,目前已经开始上岗轮班。还有不少曾支援过武汉的医护人员主动报名,分享救治经验。”王良静说,面对随时到来的救治高峰,尤其是重症患者救治,全院已形成以任务为导向的安排,由医院班子成员亲自带队、有医疗背景者每日轮流值班。

针对老年患者、孕产妇、儿童等脆弱性患者,医院也提早进行了安排部署。医务部副主任吴培林告诉记者,医院提前预备了部分病房给阳性病人使用,还对陪同家属进行了培训,包括用餐等都做了严格规范。

互联网医院也起到了分流作用。王良静表示,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互联网医院的快速发展和推广普及,而三年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也让浙大二院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能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启动,通过绿色通道、绿色专窗等形式,提供不间断的线上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浙大二院互联网医院不仅有线上咨询、复诊续方、药品配送等纯线上业务,也有许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线上辅助线下的功能,比如自助开单、自主筛查、在线支付、流程引导、线上管理、云端宣教等,能有效缓解线下医院排队等候、人员聚集等情况。

12月中旬,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了“冬春季传染病咨询绿色通道”,根据儿童、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就医需求,开通老年专窗、孕产妇专窗、药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专区。无症状或轻症阳性患者,可通过专区进行咨询;有慢病、基础疾病等的患者,也可向专家咨询、配药,或缓解紧张情绪。

浙大二院网络医学中心主任葛芳民表示,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如今许多患者在不方便就医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互联网医院,临床医师、护师们也越来越习惯使用互联网医院。目前,医院共1400余位三年以上经验的主治及以上医师、护师,能为患者提供在线服务。

考验,在后面

考验可能还是刚刚开始。

“如果接下来患者增加,我们会继续扩容发热门诊、急诊和重症病房的空间,并加强人员调配。”王良静说,可以预见的是,走过发热门诊、急诊两个阶段后,危重症救治将是疫情波峰的一个关键阶段。

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提到,三级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

ICU,是疫情发生以来为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此,浙大二院进行了前瞻性研判。医院全面强化重症救治力量,第一时间成立疫情相关重症救治讨论专家组。目前,重症病区已扩容3倍多,新建的ICU病房由原重症医学科室“对口托管”,托管科室全权负责病区建设与管理,临床科室分批遴选医护人员加入扩容病区,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后上岗。

王良静表示,医院各院区还创新开设了step down病区,即渐次过渡病房,以促进危重症患者的高效院内流转,缓解全院ICU收治压力,并在保障患者得到适宜和有效照护的条件下,优化院内医疗资源配置。

12月23日,浙大二院还牵头30家紧密型协作医院,共同成立急危重症专科联盟,整合医院所有重症监护资源,全力做好城乡一体化疫情重症救治工作。在联盟内提供急危重症救治培训,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到临近三级医院为原则,对于需要转诊到医院的重症病人开辟绿色通道。

这段时间,医院综合ICU主任黄曼带领团队“轻伤不下火线”,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她坦言,压力不小。“近期收入患者本身是新冠重症高风险群体,加上不少患者基础病状态严重,危重症患者不少。尽管新冠会增加一部分重症病人,但原有的重症医疗体系仍需保持正常运转。因此,我们不仅要对综合ICU患者进行救治,还担负着全院所有重症患者的会诊工作,要做到随时待命,快速反应。”黄曼说。

全院所有科室护理人员也随疫情形式随时调整人员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下,浙大二院每位护士都有重症轮训和工作经验,针对此轮疫情救治工作,护理部迅速组建了一支500人的重症监护后备梯队。

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高峰,浙大二院的医务工作者,充分运用前期的防疫抗疫经验,和灵活科学的调配管理,下定决心完成“保健康、防重症”的任务。医务工作者将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回应这场“时代大考”。正如浙大二院在致全院同事的一封信中所写:冬已至,春不远。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沈听雨 郑文 通讯员 方序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