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打造新时代“乡愁记忆新名片”
杭州日报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再次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明确了方向。
一直以来,杭州始终将乡村文化保护、乡土建筑修缮等作为建设美丽城镇、传承历史文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来实施。2022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新增认定乡村博物馆42家”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增认定乡村(社区)博物馆50家”“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50处”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传承文脉,留住乡愁,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乡村博物馆和乡土建筑都是很好的实施‘载体’。”市园文局主要负责人说。截至目前,省、市两级民生实事任务全部提前完成——43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超额完成1家;50处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项目均已完成竣工并验收。随着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推进,一大批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新意的乡村(社区)博物馆和乡土建筑在杭州“遍地开花”,它们让城市乡村不仅有形、更有“神”。
以“顶层设计”
引领全方位保护
在乡村振兴中
“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2021年底,我们积极与省文物局对接,成功将乡村博物馆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根据建设标准要求,赴全市乡村博物馆调研现状,开展现场座谈,指导对标提升;多次召开推进会,从标准解读、系统填报培训到模拟验收,全流程指导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市园文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杭州公布了认定的50家市级乡村(社区)博物馆,主要有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类、村史名人类、民俗非遗类、特色收藏类等类型,综合反映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乡土文化面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收藏……在紧锣密鼓的工作推进中,杭州在第三季度提前完成省市两级民生实事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和《中国文物报》同时刊登《杭州市乡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践》一文宣传推广杭州经验。
“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顶层设计引领是关键。”市园文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相关负责人说,杭州乡土建筑资源丰富,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杭州共登录了具有保护价值的乡土建筑1万余处,包括民居、寺观、祠堂、商铺、作坊、牌坊、桥梁等。自2009年以来,全市启动了乡土建筑综合保护工程,截至目前,杭州市级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逾4亿,加上各区、县(市)配套资金,总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抢救性保护了2000多处濒危建筑。
“在历年开展的乡土建筑修缮工作中,杭州编制了《历史建筑修缮与利用技术规程》,经省住建厅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进一步深化和强化了乡土建筑修缮设计的顶层引领;2022年初,市园林文物局成立专班调查摸底,确认了50处建设对象。通过制定专项工作计划,组织各区、县(市)落实专人负责,明确了进度核验标准、完工核验标准和单项考核要求,并开展现场勘察、设计方案指导,定期召开例会推进工作进度和现场监督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专家团队赴全市开展乡土建筑修缮调研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将顶层设计贯彻到位、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以结对共建助力“精神共富”
乡村博物馆成为“乡愁记忆新名片”
“预约号3分钟就被秒光,还好我抢到了!”刚开馆不久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成了杭州的网红打卡地,“手快”的市民李盈替家人抢到票后掩饰不住兴奋与期待。随德寿宫引发的“博物馆热”,让分布在杭州角角落落的近150家博物馆都感受到了市民的热情。
“杭州的乡村博物馆底子相对较薄,但杭州国有博物馆有着星罗棋布、活力迸发的特点,基于此,我们第一时间号召全市国有博物馆充分发挥经验、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全省率先启动结对共建工作,帮助乡村博物馆业务专业化提升。”市园文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
一呼得“百应”。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机关党支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演艺与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杭州日报社等为代表的党建、高校、科研、媒体等力量纷纷根据自己的“术业专攻”加入结对队伍。例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与桐庐县莪山畲族馆、彰邬村竹艺非遗展示馆结对,共同探讨特色非遗和手工艺传承;中国印学博物馆与富阳区胡震纪念馆结对,共同挖掘当地篆刻文化;杭州博物馆、杭州日报社与翰红墨香馆结对,梳理宣传报纸中的中国,遴选双方展品共同策划原创巡回展……让共建单位和乡村博物馆实现双向输入。同时,市园林文物局制订乡村(社区)博物馆提升需求清单、共建单位支持事项清单、共建成果清单,用“三张清单”全面呈现结对共建成果。
活动不仅让乡村博物馆遍地开花,也引发了乡村博物馆“联盟效应”。
杭州根据博物馆的不同性质特点建立联盟、汇聚力量。例如,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杭州市方志馆)发挥2021年成立的“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平台优势,策划系列活动,与革命文物主题的萧山抗战纪念馆等乡村博物馆联合开展主题宣传,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与“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湖南省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正式签约,在红旅研学、学术研究等领域开展长期、全面、务实的战略合作;建德市成立“乡村博物馆联盟”,建立文物部门系统指导机制,搭建馆际互助互通平台,聚焦乡村博物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不仅如此,杭州数字赋能乡村博物馆,依托高德地图绘制“杭州的博物馆”电子地图,上线了包括乡村(社区)博物馆在内的150余家博物馆,场馆位置精准,配有简介、外观照片、开放信息,供实地游览使用,为社会公众提供乡村博物馆纵览、搜索、导航服务,后续还将增加预约参观、语音导览、到访评价反馈等功能,让全民共享创新举措和成果,让乡村博物馆成为杭州“乡愁记忆新名片”。
守护历史建筑的“存”与“活”
沉寂百年的历史建筑再显风华
临安洙浪村官厅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洙浪村,始建于清代,是徽杭古官道上为数不多的官驿建筑,今年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的50处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之一。
1933年杭徽公路全线贯通,杭徽古官道因之式微,官厅也逐渐失去了原有功能,昔日浙皖商贾、官员络绎而至的景象渐成历史的印记。作为古官道上的重要设施——洙浪官厅是研究杭徽古官道衍变发展式微的重要实物资料,真实反映着当时的建筑特色和技术水平。
怎么修?难点不少。由于建筑存续时间久远,功用改变,年久失修,洙浪官厅存在许多“病害”,比如漏水导致梁架、木柱霉烂、糟朽,椽子腐朽近70%,望板腐朽近80%;建筑雕花构建牛腿、雀替仅各存一对,其余均缺失……
“修缮过程中,我们秉持不改变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临安区文物局负责人说。经过近一年修缮,官厅逐渐恢复建筑历史风貌,沉寂百年的历史建筑再显风华。“我们计划年内将其打造成阐述杭徽古官道历史、浙西遗存和风情民俗相融汇的展示场馆,让官厅成为公众的文化阵地。”
洙浪村官厅,只是本次50处乡土建筑保护修缮的一个缩影。
杭州的乡土建筑凝聚着乡愁,传承了杭州乡村历史文化记忆,是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物质载体;乡土建筑包括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井、古牌坊等,类型丰富、种类繁多。做好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护传承好乡村优秀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文化兴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重要基石。
2022年,杭州市共保护修缮50处乡土建筑,其中萧山7处、余杭5处、临平5处、富阳7处、临安6处、桐庐7处、淳安7处、建德6处。修缮秉承“抢救濒危建筑”“修缮重点建筑”“维护一般建筑”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通过“接筋续骨”“理气回神”“养血生津”等方式处理建筑存在的问题。经过修缮,达到了消除隐患、保持文物真实性,恢复建筑历史风貌、实现功能再使用的目的。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关键在“活”。除延续乡土建筑的原有功能外,杭州在活化利用方面也作了有益尝试,积极策划实施功能利用,一部分用于如村民文化礼堂、主题陈列展示馆、公共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事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还有一部分结合乡村旅游,开辟民宿、传统工艺作坊等,增加村民收入;遴选符合条件的项目,经申报认定为“乡村(社区)博物馆”……通过多样化的活化利用探索“让文物活起来”,乡土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也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亮点工程。
接下来,市园文局将坚决扛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使命担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以行业领跑示范者的姿态,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和文物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绘就“人民美好生活”幸福底色,为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园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