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有所“托”到幼有善“育”
杭州日报讯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饱含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更是探索共同富裕的重要题眼。今年,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已连续第三年被列入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托给谁,谁来托,如何托?杭州市现有3岁以下婴幼儿28.14万人,随着二孩和三孩政策陆续放开,建立托育服务体系有了风向标,“解题思路”不断扩充。今年以来,杭州市对标“体系构建、普惠导向、规划引领”,着眼建设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破题婴幼儿养育难: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普惠托位8358个,完成率149.78%,新增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185个,完成率185%。
民生改善步履坚定,“期末答卷”惠民暖心。如今,服务更优、距离更近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正飞入千万小家。百姓家门口的托位更多、收费更低了,家长们也上起了育儿学堂——杭州在扩大普惠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规范服务机构管理、提升家庭养育照护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懈探索,打造“浙有善育”杭州样本,擦亮“善育在杭”幸福底色。
医育结合惠民暖心
科学精细照护“最柔软的群体”
“儿子现在各方面更好了,会唱儿歌,还交了不少好朋友。”每隔一段时间,李女士就会向老师报喜。去年,当两岁的儿子睿睿(化名)刚进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海贝托育园时,语言发育有些迟缓,夫妻俩很着急,“其他孩子都会唱儿歌了,我们儿子还不会说叠词。”
入托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园区老师和工作室医生为睿睿制定了个性化、一对一的语言训练方案。4个月后,当语言发展达到标准线的儿子叫出第一声“妈妈”时,李女士喜极而泣。
科学精细照护好0—3岁“最柔软的群体”,是最积极有力的生育支持措施。今年2月,市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推进杭州市婴幼儿照护医育结合工作的通知》,在国内率先探索“医育结合”的制度建设。儿童保健医生派驻托育机构兼职健康指导员,每两个月至少到辖区托育机构实地指导1次,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生长发育、心理行为等进行健康宣教、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通过以医促育、医育结合、协同推进,提升托育服务质量,为儿童早期发展赋能。
去年5月,海贝托育园与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育结合”合作协议,成立“阳光宝贝照护工作室”,率先在全市试点“医育结合”服务新模式。如今,儿童保健医生签约服务已在全市托育机构全面推行。
民生工程进行时,安心托育暖人心。儿童保健医生除入驻托育机构外,每季度还要走进婴幼儿成长驿站至少1次。在萧山区,一支由37名儿保医生组成的专业婴幼儿照护服务讲师团已组建完成,每个婴幼儿成长驿站均配有一名儿童保健签约医师,“一站式”科学精细照护婴幼儿;在临平区,“131”育儿服务网搭建完成,33名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专业人员覆盖60家婴幼儿成长驿站养育照护小组,专业服务和指导婴幼儿家庭。一张张科学育儿网立柱架梁,为婴幼儿照护服务导入专业力量。
规范办托提质扩面
全国首创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机制
两个托班、40个托位,一楼是婴幼儿成长驿站,集合智能设备培训、孙辈养育、儿童托管等功能,定期开展育儿指导、家长养育技能提升专业课堂等;二楼是托育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服务,为婴幼儿提供高品质托育照护服务。
今年9月,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登云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登云阁4幢南侧自行车库摇身一变,成为面积约550平方米的普惠性托育园和婴幼儿成长驿站。
“办托找房难”,不少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没有为托育服务发展预留空间,但托育机构建设对楼层、消防、场地等要求严格。如何破解托育服务发展瓶颈?近年来,杭州多措并举 促进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今年9月,杭州首开先河,在全国创设可落地、有保障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机制,对新建居住区、已建居住区、产业园区配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用房规划、建设、移交、使用管理等进行明确规范。新建居住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房按不少于15平方米/百户且不少于200平方米配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应集中配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常住人口3000—4000户配置一处。已建居住区按不少于10平方米/百户且不少于150平方米的要求设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产业园区员工规模每达1万人,配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一处。
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便捷性可圈可点,百姓品质生活幸福之源不断拓展。这套标准细化、可操作性强、能落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办法,为杭州高质量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实现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镇街全覆盖提供了有力保障。
老旧小区车库改托育园、未来社区公建民营托育园、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婴幼儿生命最初的1000天,在温暖明亮的家外之家开启。
在建德,未来社区首个公建民营洋安托育园,设有全日制、半日制的养育照护托育服务,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开展婴幼儿家庭养育技能提升公益课堂,为新手爸妈“充电”;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余杭区首家单位提供场地办托的嵌入式托育园“浙里橙长托育园之江园区”,融合之江实验室科技赋能和浙大求是创新的文化基因,搭建了一套“亲抚、归元、本真、启动”的养育照护方案;位于浙江大华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滨江区大华幼儿园托育部,“隐藏”19项黑科技,顺利实现“爸爸妈妈陪我上托班,我陪爸爸妈妈上班”的有爱模式。点点滴滴汇成高分答卷,持续加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出民生幸福底色。
创新普惠认定机制
因地制宜扩大供给提升家长满意度
“收托价格高”是盘亘在无数家庭与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之间的难题。今年,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破题城乡、区域之间“一刀切”式的认定方式,出台《杭州市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符合杭州实际的适用不同办托主体的普惠认定机制和精细化的财政补偿机制。
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办托主体,包括街道社区、社会力量、单位或园区楼宇、幼儿园等,认定基本条件包含收费水平、收费行为和服务质量等三个维度。普惠收托认定标准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普惠机构补助标准与收托服务对象年龄挂钩,补助金额与机构服务质量和家长满意度挂钩。普惠认定的标准更明确,各类办托主体申请、认定、服务、评估、补助的路径更清晰,越来越多的托育机构评估后愿意降低收托价格,转为普惠机构。
今年11月1日,西湖区召开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认定工作启动会,从普惠认定政策、申报程序、补助标准、普惠智慧化管理系统操作与使用等方面,为全区38家已备案托育机构进行全方位解读及培训。
“我们在全市有多个园所,按照现行的政策,普惠收托每人每月可获300—900元,既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又可以吸引更多的家庭入托,机构和家长都受益,何乐而不为呢?”西湖区育伢托育的负责人王老师一语道破。
烦心事、操心事解决了,家长们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家住北山街道上保社区的张阿姨道出心声:“自从新东方北山托育中心运营以来,家门口就有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了。办托的场地是街道出的,又是新东方在运营,随着新政出台,收费降低了不少,管理更加规范,孩子放在这里,我很放心。”
以西湖区为例,今年共补助普惠托育机构(含民办幼儿园办托)、成长驿站、实训基地48家,合计133余万元。明年预计,补助金额将达900万元以上。
民生工程改革进行时,幸福同心圆层层晕染。目前,杭州因地制宜,通过推进社区办托、鼓励单位办托等,降低托育服务成本,并通过普惠机构认定和收托补助,提振市场主体参与普惠服务的信心,各地正积极推进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普惠托育机构。
迭代升级“数智托育”
绘就治理、服务两端共促共融新图景
“网上查到很多托管的机构,但都不太放心。”市民陈先生有个两岁的女儿,他想为孩子找一家全日制托育机构。但上网查询后发现,不少机构虽然名字上有“托管”“保育”等字眼,但“经营范围”却没有“托育服务”这一项。
为方便家长快速查询到已备案的托育机构,杭州市迭代升级“数智托育”,浙里办App上线“托育一件事”。陈先生登录后点击“一键入托”,选择所在区域,就能一键概览已备案的所有托育机构信息:“机构类型、开办日期、收费标准、剩余托位数一目了然,还可以预约入托,不用担心踏进‘黑机构’的陷阱了。”
托育有保障,家长更省心。随着杭州市“数智托育”不断升级,更为贴心、规范化的婴幼儿照护工作层层递进。在“一键入托”服务端,“就近入托”为群众提供身边的托育服务机构一图展示,“便捷入托”为群众选择托育机构提供预约探园、预约体检、报告查询服务。在治理端,医育结合数字化平台促进儿童保健与托育服务协同管理,深化数字赋能治理内涵,发挥治理优势与成效。
未来,治理、服务两端绘就共促共融新图景。杭州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将乘着智慧的翅膀,精准匹配供需,为科学配置婴幼儿照护设施提供有力抓手,强化综合监管,着力构建更公平普惠、更优质均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