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市交通运输局:公交优先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发布时间:2022-12-23 10:34:56

行有所达 人享其行

杭州日报讯 一头连着地铁3号线,另一头则连进市中医院丁桥院区内部,既实现了与地铁的“无缝”换乘,也为就医的市民省下了不少步行距离。此外,这还是一条“准时公交”,利用数智化调度等方式,实现准时准点到站发车,大大提升了乘客候车信心。

这是今年由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指导,由杭州公交集团、上城区治堵办等在丁兰街道新辟的地铁接驳公交线1908M路。现在,每天都有500多位乘客搭乘1908M路出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着眼公交‘小切口’,聚焦单元化治理和公交一站一线‘颗粒度’,进而探索城乡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目标的有力践行。”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翰献说。

今年以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从“人民优先”“数智优先”“系统优先”“规划优先”出发,顺利完成“新辟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50条、城乡公交线路60条”的2022年度民生实事,使老百姓“行有所达”。

在此基础上,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为目标,不断优化公交资源配置、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推出创新公交服务产品,努力使群众“人享其行”。

人民优先

踏实落地应民之所呼

“我们老年人不会开车,平时出门基本靠公共交通,希望能够围绕丁桥的4座地铁站点,提供更好的公交接驳配套。”丁兰街道长睦苑社区的虞卫兵老人说。

“我们在校内做了调查,关于上下学拥堵的问题,家长们希望开通公交专线来缓解,尤其要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接送。”九堡街道东城二小的老师代表提出。

“根据百姓的消费习惯和实际需要,我们希望扩大公交站点覆盖范围,如果有一条穿梭巴士,就能解决消费者雨天出行不便的问题了。”转塘街道之江银泰负责人郁建勇建议。

“紫金港北路比较堵,高峰期公交线路是否可以绕出这段路,以增加市民出行的畅达度?”三墩街道吉鸿社区的居民代表提出想法。

无论是就医、就学,还是购物、通勤,市民群众对于公交出行的需求与期盼,在一次次的民主恳谈会上释放得淋漓尽致。他们围绕公交站点设置、服务时间、地铁接驳、社区通勤、定制公交等多个方面,各抒己见。

今年7月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在丁兰、九堡、转塘、三墩等属地街道的全力支持下,共计召开18场民主恳谈会,每场恳谈会都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参加。他们与居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交谈,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市民有关于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和痛点,并最终收集70余条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区块的综合优化解决方案,实打实解决出行难题。

“如何把公共资源组织好,是我们的责任。”在丁兰街道召开的恳谈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翰献这样说道。为此,市交通运输局在事前召开民主恳谈会,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在公交优化过程中,“公交小灵通”走进社区和街道,动态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做好线网优化宣传;并在公交单元治理完成后,及时进行复盘总结,全程坚持“公众、公开、公示、公告”原则,切实将民生需求转化为服务成效,让百姓真正有参与感、获得感。

步履不停,探民之所向;民有所呼,解群众之难。“上午恳谈征集意见,下午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到现场实地调研,速度很快。现在建塘家苑、翡丽湾等小区的出行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参加过恳谈会的丁兰街道建塘苑社区党委书记陈海勇高兴地说。

数智优先

以智慧力量提升乘车体验

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公交优先的背后,必须有一个智慧的“大脑”作为支撑。

今年6月初,市交通运输局在丁桥区域进行了首个单元式公共交通优化试点,展开专题研究智慧公交场景应用。

工作人员首先通过城市大脑,对丁桥各项数据做了摸底分析:如市民出行距离长且主要集中在西南方向,67.9%的市民单程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29.1%的市民单程出行时耗超过1小时,地铁出行需多次衔接换乘,地面公交平均时速仅11.5公里。

然后,根据居民出行的大数据分析来主动设置线路和站点,如推出优化81路、345路等举措,满足了居民换乘地铁或是直达区外的出行需求。

除了“车跟人走”,车辆的班次间隔、实时调度也变得更加精准高效:1911M、1912M等地铁接驳线路的沿途站点实现到发车时刻表化,准轨道化运营,提升了公交出行时耗稳定性;基于多线联运功能,1900M、1902M等线路缩短了在丁桥地铁站换乘等候时间平均5分钟;在205路等线路上推行“响应式停靠”,乘客按需停站,提升线路运行效率。

借助数智化的力量,群众的乘车体验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丁桥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升级,在人流密集站点新安装了50个电子站牌,乘客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公交出行指引提示;公交APP的实时查询功能也有了进一步完善。

更精准的服务、更快速的响应,吸引到了更多的乘坐人群。截至目前,丁桥区域公共交通客流量已经增长超20%,公交线路百公里人次由125.26提升到了150.99,乘客满意度提升19.7%、超过95%。

系统优先

加快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交通治理、公共交通提升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公交优先,更需注重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今年6月30日,余杭区绿景村、平山村的村民迎来了优化升级后的2478路公交线,这也是今年的民生实事任务清单中,新辟的一条城乡公交线路。和过去相比,线路增加了山口桥、汗岭、牛奶场等7对停靠站,从过去的17.8公里延长到25.3公里,服务范围更广了。

余杭公交公司客运部相关负责人郭坚介绍,2478路的乘客以到径山镇就学就医的绿景村、平山村的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虽然是农村公交,但是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和城市居民都是一样的,首要是能够平安抵达,然后是希望公交能准时,最好还能更加快捷。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吸收杭州主城区公交的优秀经验,并在符合条件的区域试点应用。”

升级后的2478路,复制了杭州主城区公交的“响应式停靠”模式,即在线路跨度长、站点多,且不同站点客流量差异较大的线路上采用“有人下车按铃示意、无人下车越站通过”的模式,可以节省大量乘车时间,大幅提升行车效率。在主城区,已有50条公交线路采用“响应式停靠”模式,而2478路则是余杭区首条响应式的农村公交线路。

随着我市不断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钱塘等区已实现与主城区公交全面一体化,淳安、建德等地也在同步推进。城乡共建连接线路,共享乘车优惠,共用服务标准,让百姓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出行服务。

规划优先

推进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的关键之举,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今年9月,杭州西站正式投运。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杭州公交提前制定了杭州西站公交配套方案,并在开站首日,率先将6条线路引入杭州西站,以满足市民旅客的公共交通换乘需求。

得益于规划先行,在杭州无论是火车东站、西站、萧山机场等门户枢纽,还是遍布城区各个角落的地铁站,大大小小的枢纽均配备了完善的公交接驳体系,并在运营时间、换乘引导、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接协同。

今年9月,杭州地铁三期线网全网贯通,地铁总里程达到了516公里,排名升至全国第五。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共有地铁站点390个,围绕这些站点共有公交接驳线244条,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每天服务424.24万人次。

“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是杭州交通运输部门完善公交地铁接驳“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尝试。

每天晚高峰时期的地铁白洋站D口,大量下班的乘客从这里出来换乘公交,前往良和雅苑沿线。杭州公交通过大数据分析、现场调研,发现地铁2号线开往良渚方向在地铁白洋站的到站间隔为3—4分钟,再加上出站后步行至公交站台大约需要2分钟,1207M路的发车间隔据此进行了调整。乘客下了地铁,走出站台,就能直接抵达公交站,无需等待就能坐上公交。

目前,主城区已有13个地铁站推出了“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服务。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持续推高地铁50米零距离换乘站点比例,真正实现地铁、公交‘两网融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范杨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