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市建委超额完成回迁安置民生实事 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2-12-23 10:34:56

圆梦优居暖意融

13213户 完成率113.9% 

杭州日报讯 年终岁尾,回家的脚步越走越快,圆梦的喜悦越来越浓——

11月底,临平区乔司街道三角村671户安置户分到了期盼已久的新房,即将开启美好新生活;差不多时间,西湖区三墩镇塘河社区788户居民完成了分房抽签,“锁定”了心仪房源;12月初,拱墅区东新街道新霄辰府安置小区举行了选房活动,回迁居民喜气洋洋地与设置在现场的“金钥匙”装饰合影,笑言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千方百计“加速度”,千家万户“奔共富”。

今年以来,市建委全心全力推进安置房项目建设和回迁提速,向全市被拆迁群众交出了一张充满温度的民生共富答卷:2022年全市计划回迁安置1160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回迁安置13213户,完成率113.9%。

“我们把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强化源头治理,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征迁安置管理工作文件,形成了从征迁、安置房建设、回迁安置、首次登记至安置房小区长效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用心用情用智将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办到位。”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注重民生优先,不断加大力度把回迁安置这项民生实事做好做实,让在外过渡群众早圆安居梦、乐享城市发展成果,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让“安居”“优居”“宜居”成为新天堂的温暖底色。

破难提速更精准

又快又好建设品质安居房

12月初,余杭区良渚新城小洋坝农居点二期项目顺利交房。“正好赶在新年前,算是一份年末大礼了!”喜提新房的回迁村民兴奋不已。

为了准备这份“大礼”,小洋坝农居点项目团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紧盯项目建设节点、倒排工期,有效缩短了安置房建设周期,不仅提前完成竣工备案任务,还同步提前推进了户口核对、方案制定、政策宣传等回迁安置准备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让建成的“房”变为群众幸福的“家”。

跑出建设“加速度”的还有临平区的安置房项目。

三角安置房二期、三期竣工备案,吴家安置房项目B区完成竣工备案,民乐二期安置房项目竣工备案……近段时间,临平区迎来安置房竣工“大丰收”。一个个安置房小区不断展现出美丽宜居雏形,让未安置群众距离分房的幸福更近了一步。

“我们成立了项目服务专班,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职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服务,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临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管理,做到质量、安全、监管同频共振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为安置房建设加足马力。

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建高品质的安置房。这种理念贯穿于杭州全市安置房建设全过程,推动一个个项目迈上“快车道”、一张张蓝图落地成景。

拱墅区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余杭区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临平区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今年以来,全市民生实事回迁安置项目有效“提速”,多地还实现了“提前交卷”。这背后,离不开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合力破难的集成之功。

为抓实进度,市建委会同各地以半月为期,倒排安置房建设和回迁安置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节点,科学调整时序,狠抓项目推进;每月向各地通报任务完成情况,于6月起就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和回迁安置筹备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每月定期现场巡查,8月起更是实施每周实地督查,切实推动项目如期建成交付。

安置房建设要快,还要抓问题的解决,拖不得、等不得,“我们全面摸排了全市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急难问题,及时召开专题协调会加以解决,合力推进建设验收工作。”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地督查及时发现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努力做到发现一个、协调一个、解决一个,全力加快项目审批、建设、验收速度,推动各个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回迁。

破难“有力度” ,建设“加速度”。一幢幢品质房加速落成,一个个幸福家园从蓝图变为实景。

建设交付更贴心

把房建在回迁群众心坎上

“亲身参与我们新家园的建设,亲眼看着它一点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真的很激动!” 9月8日,拱墅区祥符街道孔家埭和府小区交付,316户安置居民“回家”了。作为“村民监督小组”的一员,全过程参与了小区建设的沈仙华除了喜悦之外,还有更深的感慨:“特别感谢政府,能够真正重视和听取我们合理的意见。”

安置房建设过程中,杭州始终紧盯民生、民意、民需,持续探索以安置房全生命周期阳光公开和群众参与为基本特征的“阳光建管”模式,把房建在回迁群众的心坎上。孔家埭和府小区的“村民监督小组”,正是“阳光建管”模式的生动缩影。

“村民监督小组”如何发挥作用?“从设计阶段起我们就受邀一起参与方案讨论,施工阶段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出现在施工现场,每一道工序都认真查验。”沈仙华介绍,关系到小区“面子”和“里子”关键环节,如铝合金、玻璃、外立面颜色等,都是小组成员与施工方一同商定的。

村民来监督,安居更安心。今年,安置房“阳光建管”进一步在全市推广。

7月,由市建委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征迁安置管理工作的通知》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明确推行安置房“阳光建管”,强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各环节把控,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可成立监督小组或委托专业力量协助监督安置房工程进度和质量,提升房屋品质。

不仅建设过程紧贴民心,回迁流程也更顺畅舒心。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优化安置项目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构建从‘拆’到‘建’到‘安置’的有序衔接体系,创新形成‘预安置’模式,做到项目建设与回迁安置‘双线并进’,最大程度实现安置房具备交付条件后即可回迁安置。”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预先安置,居民在房子建成前就能确定自己未来将入住的单元、房号,“房子一边建,一边走着回迁安置相关流程,房子建好了,流程也都走完了,通过各项验收后,居民就能直接拿钥匙、装修、入住。”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经多轮实践优化,“预安置”模式已逐步成熟。

6月,市建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拆迁安置房预安置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预安置”流程并加大推广,明确“预安置”即安置房建设进度达到主体结顶时,由回迁安置主体先行启动回迁程序,组织被拆迁户公开选房,签订预安置协议书或房屋确认书,待拆迁安置房竣工交房后停发过渡费、截止安置人口并正式签订回迁安置协议的回迁模式。

通过“预安置”,回迁安置方式由“串联”变“并联”,可实现项目竣工验收即同步回迁安置,整体回迁周期平均缩短6个月左右。

全力加快建设交付,全心回应群众期盼。一张张圆梦安居的满意笑脸,不断增彩这座幸福标杆城市的民生底色。

长效管理更有方

让小区蝶变幸福宜居家园

回迁群众的幸福家园,靠建也靠管。

“回迁安置,并不是交付就结束,而要引导小区建立与品质硬件相匹配的管理机制,让小区‘住得进来’更‘住得舒心’。”在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做好安置小区的长效管理,是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内在要求。

此前,杭州曾出台《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长效管理规范》,为安置小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指引。近年来,安置房小区建设品质不断提升、设施配套不断升级、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居民生活习惯有了新变化,对基层治理也提出了新要求。今年7月,一部与时俱进的更新版管理规范标准——《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小区管理规范》应运而生。

据了解,更新版标准增加了“三方协同治理”“信息化管理”两大块内容,并对原版中“管理内容”部分进行了细分、细化及充实。其中,“三方协同治理”即以小区为最小单元格,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共同参与,发挥党建统领作用,通过联席会议、民主协商、综合协调等方式,防范、发现和处理小区中各类问题。该模式已率先在拱墅区多个安置房小区试点,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体系成果和典型样板,更新版标准对前期试点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向全市推广应用。

全市各地以规范标准为引领和蓝本,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小区实际的治理方案,不断探索“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多元模式和多样路径。

上城区四季青街道制定了“十严禁、六统一”拆迁安置房装修管理标准,在安置房小区水湘人家西苑率先实行。该安置房小区是拥有居民6000多人、面积12万平方米的大社区,出租户占比约70%,管理难度很大。随着街道严格推行“十严禁、六统一”规定,加上社区、物业的配合,现在水湘人家西苑小区已成为周边小区中的标杆。

西湖区蒋村街道则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探索“由经合社党组织书记领衔、社区党委全力支持、广大业主积极参与”的回迁安置小区管理新路径,将区域内13个回迁安置小区划分为8个物业管理区域,分别建立物业管理委员会,8个物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均由经合社党组织书记担任,成员中党员占比超80%,成为实实在在的“领头雁”工程。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一个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不断拼出“窗口城市”的共富图景,提升着共富范例城市的民生福祉成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