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努力在“两个先行”杭州实践中展现社科担当
发布时间:2022-12-15 10:23:46

杭州日报讯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履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思想库”、百姓幸福生活实现的“智囊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今年以来,杭州市社科联(院)不断拓展工作新思路、构建工作新载体、开创工作新格局,社科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高举旗帜 理论武装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市社科联(院)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市社科联(院)迅速投入到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工作中去:凝聚全市社科界力量,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杭州市社科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邀请全市知名学者畅谈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杭州落地生根的社科作为;出台全市社科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实施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方案,通过推出系列理论文章、深化溯源工程研究、组织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开展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杭州的贯彻落实。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杭州力量”,如何多出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成果?这是新时代社科联工作必须答好的课题。

蓝皮书发布、专家座谈、理论研讨、学术报告、主题征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精彩纷呈:编撰完成《“八八战略”与“重要窗口”研究·杭州卷》《市域治理的杭州实践——善治六策》,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杭州实践”主题,举办5场系列理论研讨会,理解、阐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举办中共杭州小组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守住红色根脉,牢记初心使命……

市社科联积极发挥“联络、联通、联动”优势,依托“杭州社科能人讲师团”等各级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开展省、市党代会和市委全会精神的宣讲,探索基层社科宣讲工作新模式,共组织省、市党代会和市委全会精神宣讲117场次。

服务发展 提升智库智囊作用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对策性研究,这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社科联(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拓展内外学术交流,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等各类学术活动,丰富学术交流载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杭州发展把脉,充分发挥社科“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

课题研究是社科界履行咨政功能的重要抓手。立足杭州,彰显特色,今年重要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市社科联(院)立项开展《关于杭州市实施青少年阳光成长行动的对策建议》被吸收写入市委全会报告;智库研究成果《关于杭州互联网平台经济再创新优势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在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三类项目中,我市共立项22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3项、青年项目6项,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两类项目的立项数量位列全省各市第一;《宋代制度史》《宋史研究博士文库(二)》系列丛书《新醅流香(宋酒)》3个项目入选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市级社科院……一大批数据不断刷新。

写好服务大局、紧贴实际、促进发展的“大文章”,让“文章”变“文件”。围绕“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宋韵文化传承与普及”“清廉杭州建设”等9个专题,编制2023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引领全市社科界强化应用对策研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切实把社科理论的咨政功能发挥好,把社科智库的作用发挥好。

市社科联(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社科人才队伍。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出台后,举办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专题培训班和专家研讨会。不断深化杭州社科智库建设,积极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目前已汇聚省内外知名专家70名。同时,制定实施《杭州市社科联2022—2023年人才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新认定57名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启动社科学术创新团、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建成重点研究基地10家、培育基地7家……

大社科工作格局已逐步形成。社科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社科成果产出的最大化等效益正逐步实现。

立足“宋韵” 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尤其是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南宋都城,杭州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即将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更为宋韵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提供了重要舞台。

当前,我省正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努力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

宋韵文化学术研讨,是扩大宋韵文化影响、助推宋韵文化传播的有效举措。市社科联(院)通过实地走访、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做好宋韵文化的响应者、推动者,探索传播普及宋韵文化的新载体、新路径。在此基础上,今年,杭州市社科联(院)牵头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宋韵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拓展南宋研究的广度。

市社科联(院)主办的首届“宋韵·思想”青年学者国际论坛,是青年与宋韵碰撞出的学术火花。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荷兰莱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会,总浏览量突破40万次。论坛上,青年学者们聚焦宋代理学经典与思想阐释、心学、浙学与地域学术传统、理学人物与文化诠释等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学术气氛良好,观点精彩纷呈,充分体现出了当代青年学者所具有的思想活力。

此外,开展“宋韵文化对亚洲文明的推动作用”系列研讨,完成《宋代礼学思想及其对亚洲的影响研究》《宋代文明向东亚诸国传播的途径、特征和影响》等9个研究成果,努力为推动宋韵文化国际化交流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杭州建设成为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创新宋韵文化国际化表达方式,用好宋韵文化研究成果,面向市民群众、国际友人和广大网友讲好宋韵文化故事,也成为市社科联(院)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着力点。

举办“传承宋韵文化 喜迎党的二十大”2022年杭州市社科普及周活动,挖掘千年宋韵中的当代价值,围绕杭城历史典故、人物,以“争夺《清明上河图》”为主线,以沉浸式体验的形式让宋韵在新时代新青年中“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继2021年后,今年“宋韵文化”系列讲座重磅归来。和此前以“物”为载体不同,这次聚焦“人”——组织“2022宋韵文化·南宋诸帝系列”和“2022宋韵文化·人文与杭州系列”讲座,以“大众视角、专家解读”的方式、市民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对相关主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的解读,向市民传播了更准确、深入浅出的宋代历史文化知识。据悉,2个系列6场专题讲座,线上线下受众达230万人次。

“亲爱的小朋友,很高兴我们一起来欣赏宋韵。什么是宋韵?宋韵就是宋代文化的华美乐章……让我们走入宋代文化的宝殿,一起感受宋韵之美。”这段文字,是市社科联(院)编撰出版《写给孩子的宋韵百讲》的前言。该书是实施市社科联(院)“大家写小书”计划的其中一项,旨在拓宽宋韵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为青少年提供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

宋瓷彩绘、“宋朝运动会”、宋词活字印刷、宋代糕点制作……花样繁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验活动层出不穷,拉满了宋韵的“氛围感”。

注重创新 广泛开展社科普及

群众在哪里,社科普及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培育载体、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我市社科界积极创新手段,开展宣讲活动,人人争做“传讲人”、优秀“传道者”。

升级扩容杭州社科能人讲师团队伍,在首批33名成员的基础上,新聘任18名社科能人讲师,启动社科学术创新团、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更令人期待的是,原有的四大门类课程——“形势·政策”“历史·文化”“学法·用法”“教育·生活”升级成六门,新增“亚运·慕课”“宋韵·慕课”两大类。

依托全市42家市级社科宣讲点,讲师团深入基层一线为市民群众宣讲。与此同时,升级“点课啦”应用场景,完善“线上点课线下讲”配送模式,基层点课更加便利。讲师团每位成员还录制了8—15分钟的宣讲短视频,在“杭州社科发布”微信公众号“社科宣讲”专栏集中展现,实现资源共享。据悉,新摄制点课视频65个,上线点课视频30个,累计为基层送课156场次。“点课啦”获评浙江省社科普及工作创新奖,并被确定为全市“数智群团”建设首批重点支持的12个应用场景之一。

坚持名师名家名嘴宣讲,继续做优“钱塘大讲坛”,已经累计举办20期,线上线下受众累计已达757.67万人次。举办“我们的价值观”主题研讨活动12场,现场参与430余人次,线上参与6万人次。

社科普及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支撑、完善的体系支持,更需要精心的服务支援。社科专家基层行、地方特色科普载体……在全市各地广泛开展的各类活动实现科普重心下移,推进社科普及触角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延伸。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晖 叶晓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