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杭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码提速”
“这一次握手言和,免去了两家企业的两败俱伤。”今年,余杭区人民法院商事“共享法庭”成功处理了一起涉及1700多万元的企业纠纷,让调解员长舒一口气。据了解,该商事“共享法庭”是余杭区工商联联合余杭区法院共同打造的一个商事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也是商会“微法庭”的升级版。
余杭区工商联“共享法庭”成功解纷,折射出的是全市工商联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杭州市工商联将系统“共享法庭”建设作为夯实杭州民营经济法治基础环境的重要载体,高标准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工作,并根据全市各辖区实际情况,分层协调推进,助力打造了具有基层工商联、商会组织特色的“共享法庭”,为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信心。
工商联+法院
打造“共享法庭”杭州新样本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体现出法治导向,如报告强调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
身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近几年,杭州市工商联为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服务“两个健康”上展现新作为,与法院强强联手,将特色“共享法庭”建设作为擦亮法律服务工作的“金名片”,依法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成功打造了“共享法庭”杭州特色新样本。
据介绍,市工商联秉持借助“共享法庭”形成“预防为先、调解挺前”的工作格局的整体思路,化身指导员、调解员,通过汇聚法院、商会、民企等多方力量,将涉企商事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包括发挥基层工商联、商会组织优势,及时调处化解纠纷;针对疑难复杂纠纷,联系所在地法院提供线上线下调解指导;根据当事人的需求,指导其将调解成功案件在线申请司法确认,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好调解队伍“组合拳”,夯实法治力量“硬底子”,市工商联还积极推动基层工商联与当地法院、司法所建立健全“共享法庭”培训制度,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前沿性、类型化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以及调解实操和审判实务讲解,不断提升工商联系统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纠纷化解能力。
同时,杭州市工商联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丰富“共享法庭”功能模块, 创新工商联法律服务供给形式,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比如联动法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移动微法院、浙江法院网等软件模块,为涉企纠纷当事人在线办理用户注册、身份认证、电子送达、电子签名、诉状及证据材料提交等事项,方便当事人在线进行立案,实现网上立案“ 一次不用跑”。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除了提升“共享法庭”实效化运作,杭州市工商联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提升民营企业合规意识。具体来说,市工商联一方面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引导涉纷民营企业选择“共享法庭”,就地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另一方面根据民营企业不同需求,依托“共享法庭”终端或平台模块提供“菜单式”庭审直播和点播,并针对一些社会关注、企业关心的案件,通过组织民营企业观看法官庭审以及审后以案释法的方式,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因地制宜 创设各具特色的“共享法庭”
近年来,杭州市工商联强化下沉指导,推动基层工商联、商会组织因地制宜,创设具有行业、地域特色的“共享法庭”,坚持“成熟一个,总结一个,复制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形成了基层治理新布局。
“遇到矛盾纠纷,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你们,省时省力又省钱,帮我们企业解决了很多难题,感谢你们!”今年6月,萧山某企业负责人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萧山区工商联(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萧山工调委”)。在此前的半年时间内,萧山工调委先后为该企业化解项目拖欠货款、企业借贷等4起矛盾纠纷,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据悉,萧山工调委成立于2019年12月,于2020年6月设立“微法庭”,搭建法院、工商联、企业三方联动调解平台。2021年,“微法庭”升级为“共享法庭”,通过完善机制建设、优化调解流程、强化指导服务等举措,推动“源头预防化解矛盾、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司法确认最终环节”的基层诉源治理新实践,更便捷、更科学地解决涉企商事纠纷矛盾。
仅去年一年,萧山区工商联“共享法庭”共受理调处法院分流案件299件,调解成功183件。企业主动申请化解经济纠纷100件,调解成功94件,标的额8261万元,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约25万元。其中,“多元化商事纠纷化解赋能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案例成功入选2021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20强榜单,萧山区工商联“共享法庭”也于近日入选全市首批示范“共享法庭”名单。
作为余杭区法院联合余杭区工商联共同打造的商事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余杭区法院商事“共享法庭”以基层商会为经,以重点行业为纬,按照“经纬贯通”“点面结合”的总体布局推动商事矛盾纠纷过滤化解。如今,其不仅可以为商事主体提供网上立案、在线庭审、普法宣传等服务,还能调解标的额数千万元的商事纠纷。
2020年3月,诸暨某建筑公司因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向浙江某科技公司采购了价值4000余万元的商品混凝土。收货后,建筑公司支付了2300余万元,剩余的1700余万元始终未能支付。余杭区法院商事“共享法庭”的调解员在收到相关求助后,充分了解双方的调解意向和争议焦点,同时邀请余杭区法院指导法官出面释法明理,几番下来,终于在几个月前让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后续一方将按协议还款。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余杭区法院商事“共享法庭”已累计指导调解纠纷374件,化解纠纷232件,开展网上立案、在线诉讼、协助执行126件,接收法律咨询125人次,调解成功标的额3000万余元。
除此之外,近年来,西湖区工商联基于区内信息技术产业公司云集,涉企案件往往类型新、争议大等特点,会同西湖区检察院积极探索通过“共享法庭”开展前置性企业合规工作,助力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富阳区首创“商会共享法庭”有效做法,深化涉企矛盾纠纷诉源治理,诞生于“中国球拍之乡”的上官商会,于去年4月正式成立了“上官商会微法庭”,旨在将法官、民警、律师等多方力量汇聚起来,改变过去球拍企业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矛盾纠纷,从而造成声誉、经济受损的局面,自成立以来,共调解办理矛盾纠纷58起,涉及企业36家。
办好一个案子、化解一个矛盾纠纷,温暖的是企业家的心,推进的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可以说,“工商联+法院”模式下的商事“共享法庭”,是将司法服务的载体和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