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跨越千年 半山民俗韵通古今
发布时间:2022-12-08 13:44:13

杭州日报讯 杭州半山娘娘庙北侧的一处空地,曾作为方便游客停车的临时停车场,本月已有工程队进场施工,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竣工。今后,这里将改造成为立夏非遗文化广场,集中呈现半山辖区的非遗元素。

作为文化符号,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半山娘娘庙,穿越千年历史,见证家国情怀。而对半山娘娘倪氏的尊崇衍生出来的庙会、半山泥猫等民俗活动和非遗文化,更牢牢扎根于此,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跨越千年,滋养家国情怀

半山,位于杭州城区东北部,本名皋亭山。如今人们习惯称之为“半山”,则与皋亭山西南侧半山腰的“半山娘娘庙”有着直接的联系。

半山娘娘庙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流传版本。比如,文人郁达夫在游记《皋亭山》中写道,“他们又说半山娘娘,是小康王封的。金人追小康王到了这山的半腰,小康王无处躲了,幸亏这娘娘一把沙泥,撒瞎了追来金人的眼睛。”

除了郁达夫在半山游览时听闻的故事外,民间还流传半山娘娘倪氏被毒蛇咬死、为金兵所害等说法。虽然流传至今故事版本诸多,但南宋建炎年间这位倪氏姑娘为国捐躯之气节,始终都是故事的精神内核。

如今,提及半山娘娘,应谈些什么?“爱国之心和家国情怀。”倪爱仁给出了他的答案。

今年74岁的倪爱仁是半山娘娘倪氏第64代孙、皋亭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见证了半山娘娘庙近几十年的变迁与发展。

明清时期,半山娘娘庙几经损毁、重建,香火得以延续。1943年,半山娘娘庙遭侵华日军炸毁,倪氏后人在原址上搭建一间简易草舍,供奉泥塑半山娘娘。如今能看到的半山娘娘庙,是倪爱仁的父亲倪洪校于1990年牵头发起,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助下重建的,较原址更靠近山脚。

在他看来,半山娘娘倪氏的背后,能看到南宋时期的人物群像,他们或是抗金名将,或是朝中重臣,抑或是一个个史书上并未记载的名字。困境下坚守信念、为国倾尽所有,是刻在他们身上的符号。

步履不停,弘扬民俗文化

伴随着半山娘娘倪氏的故事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相传倪氏生前自幼聪慧,饲猫护蚕,蚕花兴旺,家业安康。逝后,半山娘娘庙内时常出现七彩神猫,倪家先辈就用半山山土和自家挖出的井水,手工捏出一只只泥猫,放在庙里牌位上。来自杭嘉湖进香的蚕农们在祭拜半山娘娘后,会把半山泥猫请回家,放于蚕匾或蚕架上,希望能消灾祛邪。

如今,这只古代“网红喵星人”,已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不断的设计改良,半山泥猫在体现文化特征的同时,也愈加迎合当代审美,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

若要说到娘娘庙最热闹的时候,则不得不提从南宋时期便开始出现的庙会,至今已经流行了近900年。

“半山娘娘在江浙一带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倪爱仁记得,1958年之前,因为陆路不畅,来祭祀的群众还都是走水路,每到二月初八桑秧节、三月初三蚕花节和五月初一娘娘诞辰时,上塘河停满船只,河边摆起市集,场景和过年无异。

前几年一群“非典型”游客,让倪爱仁印象深刻。

“五辆大巴从石家庄一路开来杭州。突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饭菜都来不及准备,最后找了杭钢食堂帮忙,才解决了吃饭问题。”原来,从半山出去工作经商的人,把半山娘娘的故事带到了当地,这些北方来的客人就是被娘娘的故事所打动,才特意赶来半山祭奠的。

把半山的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正是半山街道在大力推进的事儿。为了更好地弘扬半山辖区的民俗文化,街道以半山娘娘庙的修缮工作为切入口,着手建设立夏非遗广场。建成以后,广场将作为半山辖区送春迎夏、立夏跑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的集中举办地。同时,广场周边还将建设半山历史文化展陈中心,对辖区内所有的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陈。

半山娘娘扬起的黄沙随着时间流逝缓缓落地,一代代半山人步履不停,昔日的黄沙已化作如今半山发展的坚实基础,亦将见证半山更为美好的未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华炜 拱墅微融圈 江雯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