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一场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三大差距”可谓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座必须翻越的大山。
今年9月,杭州时代大道全线通车,开创了萧山南部“大道时代”,从杭州主城区到戴村、临浦、河上等乡村旅游重镇,只要短短30分钟。跨越“时间的大山”后,曾经的发展薄弱区也打开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时代大道拐进临浦横一村,山坳里上千棵古柿子树挂满当地特有的梅里方顶柿,不远处的千亩金色稻田开启丰收画卷,溪两岸的农家院子里更簇拥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柿子、稻子、院子的丰收彼此呼应着,擘画着一幅幸福的秋收共富图。作为国家级共同富裕观察点、浙江首批省级未来乡村,横一村像工业化一样用稻子做强了集体经济,像城市化一样用柿子引来了活力经济,像现代化一样用院子迎来了幸福生活,走出了一条城乡、产业、治理“三融合”的乡村共富新路。
这“三化”同样是萧山全力推进“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的密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三化”犹如“三条跑道”,进一步推动萧山在缩小“三大差距”上力争上游,描绘出“产城人文 城乡一体”的现代化生动画卷。
数字赋能 缩小城乡差距
缩小区域差距,解决的是“发展格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则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让乡村实实在在享受新型城市化成果。
11月24日,全省首个“共同富裕数字化地图”在萧山上线,这是一张可感知、可触摸的数字地图,打通了部门、镇街、村社共富工作的协同体系,从中也折射出“数字赋能、城乡联动”的共富思维,通过数字化改革,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共同富裕数字化地图”上其中一“点”,是“五个不出村”健康服务。依托“健康大脑”数据赋能,能筛查出慢性病规律用药人群的用药目录及用量,从而生成药品清单。萧山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健康大脑”能预测未来两到三周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个性化需求,医共体总院提前完成批量精准处方开具,药品通过物流提前配送至卫生服务村社站,如此就实现了慢性病配药不出村。目前,萧山“健康大脑”已让147万建档人群数据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形成“慢性病配药不出村”“入院办理不出村”“监测服务不出村”“常规检验不出村”“康复护理不出村”基层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真正赋能基层群众就医痛点和难点。
看病五个“不出村”,折射出浓浓的“数字味”,也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间生活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目前,全区基层村社已实现“杭州办事”综合自主终端全覆盖,办事功能涵盖社保、生活缴费、车辆违章处理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跑零次均已实现100%。此外,萧山也先后涌现出瓜沥的“沥家园”、临浦的“临云智”、义桥的“微信治村”、戴村的“映山红”、益农的“共智富”等数字化平台,勾画出乡村“智治”现代化美景图。
接下来,萧山还将聚焦数字赋能,紧盯“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破解“急难愁盼”民生热点,在婴幼儿照护、优质学位供给、职业教育提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养护一体化发展、住房租购并举等方面持续发力攻坚,打造更多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公共服务从人人普惠“有所享”,迈向更高水平的“有优享”,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
萧山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200万的区、县(市),在加快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道路上,将持续探索实践“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的迭代模式,打造未来乡村标杆典范。到2025年,建成五星级城乡社区100个、四星级城乡社区200个,实现三星级城乡社区全覆盖。
两翼齐飞 缩小区域差距
共同富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深化的马拉松式改革。从这一视角看,萧山东西两翼区域差距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现实需求,需要持续深耕。仅今年以来,萧山就不断加码,为南部经济薄弱区注入“改革活水”。在萧山发改局局长俞万昌看来,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中国视谷启动区等等,都是谋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将助推南部形成发展新格局。
改革可谓掷地有声。以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为例,运作9个多月,已签约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通过高质量项目的集聚,位于戴村和义桥两镇的三江创智新城亩均税收将提升至55万元/亩以上。
11月24日,萧山改革再次聚焦南部,“七彩南花园”计划正式启动,注册资金达50亿元的浙江萧然绿色发展集团授牌成立,通过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精准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生态保护修复、区域生态化开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开发性金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领域,强化制度机制创新,让“有风景的地方”兴起生态特色新经济,形成“自我造血”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专精特新”的生态共富之路,打造具有江南韵味的“产城人文”融合性生态共富示范带。
而所谓一“精”,则是自然资源部给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送来的“大礼包”,日前包括萧山在内杭州有4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这里的“跨乡镇”,并非仅仅是乡镇之间接壤的土地打破了行政规划的界限,更是指乡镇之间全要素共同整治开发,包括跨乡镇的耕地集中连片、跨乡镇的村庄集聚、跨乡镇的产业集聚,促进乡镇之间协调发展,让乡镇的土地利用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目前,萧山正在编制临浦、浦阳、进化三镇的试点方案,统筹区域全要素发展,跨“三镇”土地指标调剂将真正落地,进一步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加快形成集聚的连片开发工业用地。“这里谋求绿色GEP,而非GDP。除了产业发展,未来这一区域还将开展碳交易等,进而推动南部绿色崛起和跨越式发展。”俞万昌谈到。
事实上,依托时代大道等贯穿萧山东南两翼的快速路网,萧山将持续深化“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行工作机制,全面开启东西“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全新发展格局。东部高质量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释放“临空+自贸”双区叠加优势,打造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西部优化“萧滨一体化”发展态势,打造“中国视谷”等未来产业地标,推动中、东、南三大区域板块高度协同、特色差异发展,在新一轮攻坚中再造萧山发展新优势。
抱团发展 缩小收入差距
城与乡渐行渐近一项“辨识度指标”,是收入,两组数据从两个“走向”折射出城乡融合发展之势。今年前三季度,萧山42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实现总收入17.1亿元、经营性收入12.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118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低至1.58。
“一升一降”背后,是“抱团发展”的运筹帷幄。眼下,萧山正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核心,持续深化“强村富民”“强社惠民”改革,创新开展“飞地抱团”等区域性共富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探索可持续增长机制,擦亮现代化建设的“共富”底色。
在进化,当地将闲置山林、闲置劳动力集聚,探索打造出“进化飞鸡”特色品牌,已联合全镇10个村,启动14大点位的“飞鸡”养殖,营收将逾500万元。从“共养”走向“共富”的“飞鸡”,关键在于“共享”,即“一个品牌、一个标准、一片资源优势、一种养殖模式”的共享,更是全流程的管理、监督、宣传、销售“组合拳”的共享,进一步放大了共富“衍射”效应。
在益农,当地三围村、群围村、民围村共同锚定芹菜等一批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作为共富产业主体,推动种植技术、设施设备、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资源互通共用,构建起共富产业联合体,实现共同种植、共同增收。目前,“三村”共同实现芹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亩产从6000斤提升到7000斤,每斤成本由8毛钱下降到7毛钱,年产值1.5亿元,芹菜亩平均收益达到3万余元,农户平均增收5000元。
在戴村,当地通过“映山红”共富乡村党建联盟,将乡村各类资源“化零为整”统一代销,短短半年,已帮助农户销售白茶、笋干、应季果蔬等各类特色农产品12860斤,带动村民增收186万余元。
在浦阳,随着传化共富乡村示范点等项目落地,当地“复活”了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余亩,相关村集体平均实现年增收60余万元,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余人次。
……
一条条实践路径,也让萧山乡村走出了现代都市范,成为人人向而往之的乡村栖居地。近年来,依托杭州半小时交通圈,萧山借势发展“周末经济”、营造城乡“两栖生活”,千亩农田成了网红打卡地、中医药文化融汇打造康养村舍、闲置农房改头换面变成精品民宿集群,棒球、越野、徒步等多元乡村体育更是全面盘活了乡村资产资源,这张“共富图”中诞生了一大批“80”“90”后的农创客、新创客,也走出了劳动模范、走出了高层次人才,带动了乡村振兴。
据悉,萧山接下来将以打造收入差距缩小样板为目标,耕好群众富的试验田,通过持续推进扩中提低行动,重点创新收益分配模式,聚焦重点人群精准画像等举措,到2025年实现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3万元以上,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群众性共富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