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千年宋风穿过时间的长河,吹来了活力充沛的文化新气象。宋画、宋词、宋乐、宋学共同绘就的风雅画卷缓缓展开,水墨青绿的宋韵之美在舞台上流动起来……11月20日、21日晚,国内首部以宋韵主题作为创作动机的大型民族交响音画《宋韵·华章》,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上演。
作为“2022宋韵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宋韵·华章》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在浙江大力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当下,该作品以宋韵的“叙事”与华章的“抒怀”形成交响的高潮,重塑“宋韵”极致之美,奏响民族复兴“华章”。
1 画、词、乐、学为媒,相叠入音画
在远阔恢弘的民族管弦乐与合唱声中,序曲《宋韵——我欲乘风归去》响彻浙音大剧院的穹顶。宋韵文化的音韵与画意贯穿起古与今的浩瀚时空,一部词画共美、乐理筑美、意境大美、人文恒美的大型民族交响音画由此开启。
遒劲有力的起笔之后,第一乐章《雅韵》呼之欲出。《雅韵》以宋代李公麟创作的水墨纸本画《西园雅集图》为意境,再现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学士大家以文会友的雅集场景,把盏品茗、烹茶赏乐、写诗作画、题石说经……一个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沉浸式画境,带领观众重返千年入梦来的宋韵江南。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女高音,《如梦令》的小合唱,《青玉案》的男女声对唱,《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大合唱,或豪放、或深沉、或婉约、或缠绵……第二乐章《神韵》在民族交响的结构中采用吟、诵、唱、和等形式,宋韵诗词的绝美意境翩翩而来、熠熠生辉。
宋代著名音乐家、“白石道人”姜夔的词调音乐,被杨万里称为“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一袭素衣的“白石道人”拨弦入画,第三乐章《风韵》以“古琴+小乐队”的形式,将其留下的词调旋律进行重新编配、发展、创编。古琴与乐队相合,独舞与群舞交织,矜矜宋乐与时代审美在一曲宋韵长歌中更唱迭和。
在一片鼓乐齐鸣的盛景中,第四乐章《意韵》激昂奏响。该乐章以朱熹理学和沈括的《梦溪笔谈》为蓝本,民族交响的写实与浪漫天衣无缝地结合,既有具象的人间烟火,又有抽象的人文思考,开启一场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隔空对话。
宋画之雅、宋词之妙、宋乐之风、宋学之意,交相辉映,相叠入画,在尾声《华章——胜却人间无数》的民乐大交响中升至“韵”之大美。一部集大成式的艺术长卷在乐之终章,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未来,唤醒现场观众对千古宋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2 “叙事”“抒怀”交相辉映,宋韵“活”起来
“此次演出并非对宋韵文化简单、具象的复原和再现,而是立足于深挖传统文化元素、立足于作曲家对宋韵文化、思想、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当代作曲技法进行的全新创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未来性。尤其是面对宋代沉淀千年的历史、灿若繁星的文化以及硕果累累的科技,如何通过各个乐章的结构设计进行较为完整且丰沛的表达,这是创作中最难的一项。”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汪洋介绍,《宋韵·华章》在创作过程中,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创新形成了一种以对宋韵文化理念的诠释为明线、以对新时代的礼赞华章为暗线的“双层结构”。“作品的精神内涵与音乐气质,与千年风雅宋的精髓一脉相承。与此同时,我们还突破了传统的音乐会模式,以沉浸式的舞台呈现、高科技的音画效果展示宋韵美学,用环绕立体声的呈现增强观众的听觉感受,力求将音乐艺术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从而使观众进入一场贯通古今的视听盛宴。”
据了解,《宋韵·华章》于2021年立项后,集聚了浙江音乐学院各部门、系部的优秀创作表演力量,由浙音教师、知名青年作曲家王云飞、朱慧、李珺等担任作曲,一级编剧蒋巍担任文学统筹,著名指挥王甫建、周展担任指挥,青年教师昊尘担任合唱指挥,220余位演出人员全部为浙音师生。与此同时,一级导演、浙江歌剧舞剧院副书记蒋新光,一级舞美设计裘冰,国际知名舞台灯光设计师周正平等省内一流创作演出力量参与其中。
古今相汇,乐和天地。《宋韵·华章》既有宋韵的风格延续,聚焦民族、承续传统,更集创造性艺术语汇,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民族音乐与时代并肩而行的创新表达。“在接下来的打磨提升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宋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努力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金名片’。”汪洋介绍,该作品目前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