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解民忧 纾民困 暖民心 2022年“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首场聚焦“一老一小”
发布时间:2022-11-18 11:32:32

问政活动现场。 王川 摄

杭州日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问政实效,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昨日下午,2022年“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首场开启,聚焦“一老一小”问题。

如何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为老人多想一点,让公共服务更精细一点

在数字化改革的引领下,杭州正在加快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用智慧化养老方式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当“数字化”遇到“老龄化”,如何帮助老人融入数字生活,成为当下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临平区藕花洲剧院,爱看戏剧表演的老人们最近遇到了尴尬窘境:今年11月起,线下购票被取消了,改为手机打卡换取积分,然后兑换赠票。这对老年人来说,拿起手机没人教、不会用、买不着的重重障碍,让他们深受困扰。“我们在考虑数字便民的过程中,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习惯,我们会马上进行调整。”现场经过连线,剧院负责人诚恳致歉,并表示将尽快打通线上线下双线购票的渠道,让老年人有更好的购票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不少,在线挂号、移动支付、扫码点餐等许多智能应用并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可操作性。“在数字化进程中,我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导致开发产品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市数字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杭州将加快涉老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革,帮助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

数字化时代,一个也不能少。老年人在数字社会发展中如何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带着情怀、带着情感做好工作。

如何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加强资源整合和创新举措,让供需匹配更精准

2015年末,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有161.7万人;2021年末,这一数字增加至211.1万人,年均增长4.54%。我市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与之相配套的助老服务却不太能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老人居家养老中出现了助餐缺失、上门服务力量不足、活动场地缺乏等问题。

早在2017年,杭州市就出台了《关于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改造提升或新建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社区助餐服务点、社会餐饮企业送餐上门等方式,大力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在现场,有市民指出:部分地区还存在没有老年食堂或因第三方经营问题导致配餐服务缺失等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探索更全面的助餐模式,加强社会机构合作,引入智能化机器人炒菜等,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让老年人知道并享受政府的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

老年活动场所是实现“老有所乐”的重要一环,然而在滨江区浦沿街道的璞悦湾小区,虽有1750多户住户约6000名居民,但这里却没有足够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滨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具有不均衡和不精准性。我们将积极提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创新举措,逐渐完善配套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此外,记者还从现场得知,为了让“家门口养老”从愿望成为现实,杭州将出台落实各个区县市“一老一小”的整体解决方案、养老服务设施布置的专项规划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加快供需精准匹配,重点解决目前还存在的一些碎片化的问题。

如何让更多家长安心托幼?

积极推动托育机构建设,让普惠托育服务就近可及

在杭州,3岁以下婴幼儿人口从2015年末的23.12万人增加至2021年末的28.11万人,年均增长3.3%。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对0—3岁孩子的照护问题有了更高的需求,孩子托管也成为了他们“甜蜜的负担”。

杭州目前有托幼机构1045家,备案机构占到了79%,人均托位达到每千人3.7个。但是,从记者走访和市民反映中发现,目前仍存在公办幼儿园托位紧缺,婴幼儿成长驿站失能缺位,私立托育机构缺乏监管等问题。那么,普惠托育机构如何能让家长更安心托幼?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托幼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从2019年前后发展至今,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从有到优”的转变。针对托幼机构建设不均衡问题,市卫健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托幼机构的管理办法,明确新建小区每百户必须按照15平方米配建,旧住宅区要按照每百户10平方米配建,并对普惠托幼机构给予一定补助,从经费上支持办托。

同时,幼儿的生命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为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守住底线、着眼长远,强化安全意识、细化监管职能、明确风险重点,不断加强托育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市相关部门将定期组织开展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助力普惠托育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刘悦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