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座写在历史上的城市,角角落落都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它们以多种形态存在着,有的在古籍中、有的在建筑里、有的刻在石壁上、有的流传在传说中……只要有心人去发掘,它们总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今天征集的这组档案,就展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中译第一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北山路大佛寺里还有一段《资本论》全译本首译的故事。仲向平老师讲述的这段历史,体现了杭州的革命血脉。
文化共富,要从了解我们从何而来开始,再脚踏实地行走在这座城市中,知道往何处去。几年前,仲向平带领的团队从北山路出发,一直在努力发掘杭州的红色文化,串珠成链,可以成为系统开发、游览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线路,让西湖的秀美更平添了雄浑的底色。
了解历史,也是了解这座城市的方式。我们今天留存的资料将成为未来世人了解当下的最好档案。
1920年,陈望道在义乌翻译了《共产党宣言》;1928年,两个青年在西湖开启了《资本论》的翻译。
三年前的一个冬日,我又一次来到北山街27号,踏着银杏叶,蹬数百石阶,绕三两弯道,走进了大佛寺的厢房庭院。此番入寺,是策划落实为杭州百姓精神富有而开创的“寻城记”的线路和内容。而大佛寺是一处绕不开的文化宝藏,除了大佛、除了银杏,这里还有《资本论》。
没错,马克思的《资本论》,它的全译本首译启动就在大佛寺开始。
那是在1928年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两个进步青年,郭大力23岁,王亚南27岁,不约而同地住进了大佛寺。一是为了隐秘,二是租金便宜,更重要的是此处仿佛西湖的一个空中书房,俯瞰湖山,可与隔壁苏东坡老市长的“十三间楼”相媲美。
郭大力与王亚南,遭遇相似、志趣相投、专业相近,大佛寺里朝夕相处,成了莫逆之交。当王亚南这位北伐英雄谈到中国革命的前途时,郭大力这位厦大学子提出,一起合作翻译马克思的《资本论》。王亚南欣然应允,翻译工作便在青灯古佛旁的书桌上开始了。
译书过程异常艰辛,几经周折,竞十年之功,《资本论》全译本三卷终于1938年首次出版面世。在延安的毛泽东、张闻天等同志从国统区买来此书,认真研读,组织学习。
走出大佛寺,我对省市文旅部门大力扶持的“乡土人文走读系列”就有了自信、有了着落。像大佛寺里《资本论》这样的故事,北山街有一大串,杭州城有一大筐,只不过“藏在深闺人未识”,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秘密、组织故事、“串珠成链”,留住城市的记忆。
所以,共富路上的乡愁之旅、文史之旅、红色之旅、宋韵之旅在北山、在西湖、在杭州次第展开,且听我选择北山一二“娓娓道来”。
葛岭路13号是黄源先生的故居,他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也是鲁迅逝世后的抬棺人之一。黄源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成为著名的军中秀才、昆曲《十五贯》的出品人。他与丁玲、冯雪峰、胡也频、巴金、楼适夷、刘白羽等交往甚密,葛岭故居玛瑙山房也由此成为了文艺界的“西湖客厅”。
黄源故居的窗下,就是宋韵名寺玛瑙寺。玛瑙寺的近邻春润庐,被人戏称为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蔡元培等常居此地。离春润庐一箭之遥的秋水之畔的秋水山庄,是报业巨子、抗日英雄史量才送给夫人沈秋水的“爱情礼物”。史量才在《申报》发表了大量“投枪匕首般”的文章,终被蒋介石所不容,于1934年11月13日被军统特务暗杀于沪杭公路上的海宁盐官。
与秋水山庄一墙之隔的是丰子恺旧居,大师先是租住招贤寺僧房,后租寺旁平房题额“湖畔小屋”。兜兜转转,他离不开北山,离不开西湖,故题门联:“门对孤山放鹤亭,居邻葛岭招贤寺”。
湖畔小屋边上的西湖山庄,曾经是北山街84号大院。1953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为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到杭州,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谭启龙把葛岭山麓30号住所让给宪法起草小组使用。这处房子,现如今成为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免费对外开放。
北山有幸,挟山带水,涵天纳地,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特别是“还湖于民、还景于民”以后,湖山可触摸,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乡愁可追忆,杭州西湖留下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浓墨重彩的共富印记!于是,“寻城纪”之北山探秘、南山如烟、孤山往事、天街寻踪、湖滨传奇、馒头山之变、城西科创大走廊巡礼等走读线路相继推出。
而这,也是我作为寻城记策划人和共享者的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开心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