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让“家门口上名校”逐渐成为现实
★金字塔构造的师资梯队培养,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持续动力
★回归教育本质,实现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杭州日报讯 “妈妈,我发现教室里的灯光比以前更柔和了,上了一天课眼睛一点都不酸。”刚开学,现代实验小学朝二校区学生吴芷境,回到家就笑着跟妈妈分享所见所感。
孩子的感觉是最真实的。在开学前,拱墅区完成了全域中小学及幼儿园2800间教室的LED护眼灯改造提升工程,是全市率先启动并实现护眼灯改造全域覆盖的城区。“亮睛护眼”行动也是今年拱墅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从细微处着手,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或许正是拱墅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的秘密所在。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城区,拱墅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两个先行”。
在全面构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新体系的过程中,教育是重要基石。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回顾拱墅教育过去这一年发展轨迹:学有优教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资源供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共建共享的新局面正在形成。这一系列的举措,让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加强,“拱·有优学”品牌深入人心。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面向未来,拱墅教育已勾画好了一张“美好教育”的新蓝图:将更好对接学生所需、家长所盼,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教育业绩,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全省教育最强区,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教育共富”示范新局面。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教育细微处下功夫 拱墅推动“教育共富”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很多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也是对“教育共富”最朴素的理解。拱墅区提出了“高品质建设‘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名校引领 又一批新校园亮相新学期
“家门口上名校”逐渐成为现实
新学期,拱墅有2所中小学、7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大气漂亮的建筑,让周围居民眼前一亮——
红墙灰顶,院落式布局,新落成的文澜实验中学慧澜校区简约大气。毗邻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瓜山未来社区,慧澜校区在设计上也散发着浓浓科技感。像每个教室都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智慧讲台和实物投影仪,将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智慧灯光、自动卷帘满足不同学习场景的光线需求……“我们将传承文澜中学办学基因,勇挑教改重担,为构建未来教育场景探索‘慧澜’新范本。”校长王亚权说。
“师出名门”的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小学部,是拱墅区政府与浙大城市学院合作创办的一所创新型优质公办学校。校长章汉平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学校将充分依托浙大城市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学生自觉成长为基本追求,努力成为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典型代表、城市学院向‘百强’目标奋进中的‘金名片’。”
“十四五”期间,拱墅区还将新建公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78所。同时深入推进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加速推进辖区教育资源配置的优质均衡,让“家门口上名校”逐渐成为现实。
老校园迭代升级 焕发勃勃生机
让更多现代化教育理念“开花结果”
好的硬件建设,是开展现代化教育的基础。作为核心城区,拱墅区有不少学校相对较老,如何深挖它们的底蕴?近年来老校园改造提质工程马不停蹄,不少老校都“重获新生”。
比如百年老校青春中学,政府投入1.2亿,对校园来了一次全新升级。不仅校舍外立面焕然一新,更难得的是,老校缺乏的功能教室在改建中获得了很大改善:科学探究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国画书法室等30多间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提质强校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些教室和场地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得到保障。”校长杨水生说。
同样是百年名校的青蓝小学青蓝校区,新学期迎来了老校换新颜:红色的砖墙、高高的钟楼,满满民国格调、书院特色、中国风范。整个校园改造中,一楼门厅的变化是“点睛之笔”,它被塑造成一个钟书阁式的图书馆,让孩子们想阅读时,书本唾手可得。此外美术、舞蹈等功能教室的全新打造,让五育并举有了硬件支持。
此外,还有像风帆中学、现代小学朝二校区、和苑小学等城区老校均在硬件上实现了换代升级,这让更多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在这些老校“开花结果”,让这里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前沿的教育。
大到入学、小到洗手 暖心行动一件又一件
细微处下真功夫 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教育共富’的本质是公平供给,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老百姓的获得感,这需要在细微处下真功夫。”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拱墅区为民办实事可真不少:
今年7月,拱墅区正式上线了一套“墅智入学”系统,面向28所小学试点。家长通过微信,就可核验孩子的入学相关信息并确认,即完成了新生入学报名,符合条件的新生直接在手机上就能收到学校的电子预录取通知书。一同上线的还有“拱墅区公办中小学转学预登记系统”,符合转学条件的户籍生家长,通过手机便可在线办理孩子在拱墅区公办初中、小学的转学申请。也就是说无论是入学还是转学,都实现了“零跑”,为家长减轻了负担。
天冷了,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的上厕所洗手会不会被冻着,去年拱墅区开展了“温暖掌心”工程,实施了温水自动感应洗手装置改造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全覆盖。既温暖了孩子的手掌,也温暖了家长的心田。
教育共富,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的无限期待。为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拱墅教育也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让老百姓满意。
教育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冒芽 拱墅为啥这么牛? 这套培养制度让教师队伍薪火传承
今年8月,第十三批省特级教师名单出炉,拱墅区翁奇、葛元钟、朱兴祥、曹爱卫、郤玲亚、张刚、张芳7位教师入选。2022年杭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拱墅教师摘下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近年来,拱墅教育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冒芽,其背后是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师培养制度。
一届产生7位特级教师 位列各区之首
金字塔结构培养模式“催生”更多名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每四年评选一次,含金量非常高,是教师的最高荣誉之一。在教育界,一位老师业务好不好,专业素养够不够强,特级教师是最高的评价。
此次拱墅入选7位省特级教师,数量居全市各城区首位。在教育学段上,实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在教育类型上,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均有涉及,实属难得。
“我能有今天的成长,离不开拱墅这片教育沃土的滋养。”作为新晋特级教师,郤玲亚刚踏入教坛就在湖墅学校,31年来从未离开。从事特殊教育,要耐得住寂寞,其受社会的关注度没有普通教育高,同时因体量不大,特殊教育在学术交流的面上,也无法和普通教育相匹及。
好的教育永远是与时俱进的,如何才能吸收最前沿的特殊教育理念,郤玲亚2014年参与了拱墅区教育局组织的智慧名师班,班里的导师洪佳琳、曹漱芹等,都是特殊教育界的大咖,郤玲亚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上名师班就是一个不断头脑风暴的过程。每次在课上学到一些新理念,马上回学校进行实践,当获得成效后,这种喜悦感也是我向更深层次领域研究的动力。”郤玲亚一上名师班就是8年,她很多特殊教育方面的感悟,也是在这8年学习探索中取得的。如今,已是省特级教师的郤玲亚也通过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带出了39位学员,其中不乏省、市教坛新秀,拱墅区的特殊教师队伍也日趋庞大。
郤玲亚的成长经历很好折射出拱墅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布局。打造教育强区,师资是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名师的培养,是核心中的核心。根据教师的学术水平,拱墅区构建了一套“学科带头人—运河名师—省特级教师—领军教师”等四个层次的纵向发展体系,四个层次环环相扣。而在学科教师的垂直成长体系中,又按年龄结构分为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定期开展“运河赛课节”,让各个年龄层的老师以赛促练,不断实现自我提升。不难发现,在这个体系之下,全区的师资队伍将形成完美的金字塔构造:“塔基”“塔中”的人层层往上送,让“塔尖”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尖,最终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庞大气势和持续动力。
班主任职级制和激励机制“催人奋进”
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踊跃担任班主任
在名师队伍建设中,有一支队伍很特殊,那就是名班主任团队的打造。孩子对教育的幸福感、对校园生活的获得感,很大程度上和班主任有直接关系。
已有31年班主任教龄的王辉华,依然每天元气满满地活跃在班主任岗位上。这个教师节,她又收获了一个好消息,被评为拱墅区功勋班主任,去年她已被评为运河特级班主任,也就是说王辉华已经拿到了拱墅区班主任领域的最高荣誉。
是什么让一个班主任“老兵”有着持久的工作动力?“一方面我很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另一方面也在于拱墅区打造的班主任成长体系‘催人奋进’。”原来,拱墅区率先在全国探索班主任职级制改革,设置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级,促进德育队伍梯级成长。同时还出台了班主任队伍成长激励机制,每年评出一系列功勋班主任、名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新锐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同时还给予职级津贴和奖励性津贴,这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区里还确立了省市区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来更好丰富班主任队伍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开展。
“这些职级和荣誉,让我们感受到了拱墅教育的温暖,以及对班主任岗位的重视。”王辉华近年来也发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踊跃加入班主任队伍。虽然这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只要你肯投入、乐奉献,一样能收获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实现五育并举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回归教育本质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拱·有优学”,优的是什么?在拱墅教育人看来,是一种优质的学习成长状态。“摒弃功利,我们更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始终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让孩子拥有笑容和自信。”这也是拱墅教育人的共识。
要贯彻这一理念,就需要让孩子从“唯分数”的大环境中脱离出来,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以更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知识》进课堂创新升级
守好红色根脉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外辐射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2018年,率先试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拱墅区,在全区中小学推广一门课——《党的知识》。通过创新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新载体,让知党爱党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拱墅区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高度,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党的知识》进课堂2.0版,通过探索红色研学项目化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教室小课堂的认知学习走向社会大课堂的具身体验。
“党史教育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不能只讲大道理,得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参与感和体验感很重要。”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的资源是庞大的,可以充分挖掘杭州市、拱墅区的本土“四史”教育资源和场馆,让中小学生在红色研学体验中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为此,由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发起编写的一本红色研学的项目化实践方案集(试行版),已经结集成册,下发到各中小学。同时拱墅区将搜集各学校在红色教育探索中的优秀研学成果,并整理构建教学导读交互式资料库,打造“党的知识”课程数智平台,实现优质红色教育资源的更广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