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感悟
做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示范引领者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发布时间:2022-08-30 08:33:22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最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就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三次有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讲话,其中包括2020年11月16日的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工作要求、实践路径,更加有助于我们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过程,更加有助于我们加快构建良法善治新格局和努力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更加有助于我们在奋力推进杭州“两个先行”生动实践上筑牢坚强的法治保障。

首先,学有所悟,这个“悟”就是坚定牢固的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泱泱大国,巍峨中华,要推动良法善治、国泰民安,务必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讲大局、讲导向,这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压舱石”。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我觉得,第一要义,还是学习,要加强马列著作、科学理论、法务知识的学习,用辩证唯物史观看待问题,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第二,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观念,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围绕“宪法”这一根本大法推动全面普及,善用数字化传播平台,增强群众知晓率,引导群众守法懂法用法。

其次,学有所长,这个“长”就是服务群众的本领专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无论在哪个岗位、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只要心中装着人民,工作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这方面来讲,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和老百姓说得上话。学好嘴上功夫,能用群众语言、通俗语言、地方方言来和老百姓沟通交流,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的宣讲释疑,这样在群众面前才能说得进去、听得明白。二要上网知网懂网。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观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再“闭门造车”,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微信、微博、抖音、播客等新媒体知识学习,老百姓关注什么,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那里,善于在网上集民智聚民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三要多到基层了解民情。施政决策不能靠“打坐修炼”,而应该换下皮鞋,穿上套鞋,多到广大基层农村看看,摸清最真实的情况,做好最真实的调研,制定最科学的政策,能为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保驾护航。

再次,学有所律,这个“律”就是扛在肩上的规矩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心中无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是法治建设的大敌。”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要把尊法律、讲规矩、守纪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是严格要求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你身为何职、官居何位,都要带头严管自己、严管身边人,牢记党纪国法,弘扬家教家风,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坦荡做人,问心无愧,才能赢得尊重、树立威信。二是友善对待他人。“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不可分离,因此,我们要学会以德服人、与人为善,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作风,特别是直面基层群众时,我们更要放下身段,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干部和群众之间那堵“无形的”隔墙,赢得人心,化解矛盾。三是务实投身工作。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善作善成、务求实效。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为民才知务实,务实方能清廉,清廉方可为民,这是一组闭环关系。因此,对待任何一项由人民托付的工作,都要坚决去做,要做就要做好,否则就是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

(作者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所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赵国青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