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感悟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8-19 12:20:19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教授 邓纯东

人民论坛网消息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旗帜是引领,旗帜决定方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举什么旗,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党的前进方向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复兴的苦难辉煌历程证明的结论,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特征。在当代世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已有一批,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争先恐后地踏上了追求自身现代化的道路。应该看到,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必经之路,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不同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不同、国情条件不同、道路选择不同、实现结果不同,这些因素造就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科学指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创造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前提。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念、方针、思路、经验。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必须认真研究总结、吸取和运用新时代10年的宝贵实践经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提供借鉴。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镌刻在红色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时刻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找准“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坐标。在新的时代条件、新的社会环境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如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何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努力实践。

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也深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历史考题。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特殊幸福,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人民的冷暖苦乐就是党的所思所想,党和人民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便难以生存,党的事业便难以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轻视群众、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是党员干部和党组织长期面临的危险。因而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长期以来,我们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把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因此,要深刻认识、切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特别要保证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决策实施中,努力做到充分吸收人民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督。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化解一次次危险,战胜一个个困难,在腥风血雨中不断发展壮大,在艰难困苦中取得红色政权,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深深植根人民,把人民作为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因此,要不断完善各方面政策,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积极参与、生动创造,将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力量源泉。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因此,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充分认识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其承担历史使命的客观根据和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长期执政需要重视和警惕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直面“四个不纯”长期存在和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虽然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新的伟大征程上,必须总结好、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杜绝无视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现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坚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使其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坚定必胜信念,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总之,要通过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任务,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功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功。

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也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取得过如此辉煌伟大的成就。可以说,我们党一路走来,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就国际环境来说,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个别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心态,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利用各种借口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甚至粗暴干涉我国内政、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从不阻挠别国发展,但也绝不接受任何国家干涉我国的内政,阻挠我国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就国内环境来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确保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综上所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艰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破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总是表现出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气概。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长期保持“赶考”的心态,决不能高枕无忧;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可以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以最大的努力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敢于斗争的含义,树立勇敢面对困难挑战、积极排除干扰破坏的勇气;我们必须增强斗争本领,根据面对困难、风险、挑战的具体情况,采取有的放矢的斗争策略,提高斗争本领。要通过积极勇敢、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人民论坛网消息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旗帜是引领,旗帜决定方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举什么旗,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党的前进方向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复兴的苦难辉煌历程证明的结论,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特征。在当代世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已有一批,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争先恐后地踏上了追求自身现代化的道路。应该看到,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必经之路,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不同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不同、国情条件不同、道路选择不同、实现结果不同,这些因素造就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科学指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创造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前提。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念、方针、思路、经验。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必须认真研究总结、吸取和运用新时代10年的宝贵实践经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提供借鉴。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镌刻在红色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时刻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找准“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坐标。在新的时代条件、新的社会环境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如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何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努力实践。

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也深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历史考题。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特殊幸福,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人民的冷暖苦乐就是党的所思所想,党和人民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便难以生存,党的事业便难以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轻视群众、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是党员干部和党组织长期面临的危险。因而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长期以来,我们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把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因此,要深刻认识、切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特别要保证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决策实施中,努力做到充分吸收人民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督。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化解一次次危险,战胜一个个困难,在腥风血雨中不断发展壮大,在艰难困苦中取得红色政权,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深深植根人民,把人民作为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因此,要不断完善各方面政策,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积极参与、生动创造,将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力量源泉。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因此,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充分认识推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其承担历史使命的客观根据和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长期执政需要重视和警惕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直面“四个不纯”长期存在和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虽然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新的伟大征程上,必须总结好、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杜绝无视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现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坚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使其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坚定必胜信念,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总之,要通过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任务,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功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功。

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也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取得过如此辉煌伟大的成就。可以说,我们党一路走来,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就国际环境来说,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个别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心态,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利用各种借口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甚至粗暴干涉我国内政、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从不阻挠别国发展,但也绝不接受任何国家干涉我国的内政,阻挠我国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就国内环境来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确保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综上所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艰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破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总是表现出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气概。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长期保持“赶考”的心态,决不能高枕无忧;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可以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以最大的努力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敢于斗争的含义,树立勇敢面对困难挑战、积极排除干扰破坏的勇气;我们必须增强斗争本领,根据面对困难、风险、挑战的具体情况,采取有的放矢的斗争策略,提高斗争本领。要通过积极勇敢、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邓纯东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