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感悟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发布时间:2022-08-15 10:20:3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纪念日。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核心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新征程上,我们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教育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进一步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联被称为“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抗战,东北抗战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孤悬关外,长期与党中央失去组织联系,极少能够获得外部支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作为战略后方,囤积重兵,同时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抗联将士身处“虎穴狼窝”之中;加之东北冬季异常寒冷、大雪封山后给养十分困难等不利因素,使得抗联的斗争异常艰苦。即便在如此恶劣的斗争环境中,这支队伍也从未失去信念,从未放弃战斗,从未放弃与党中央联系。抗联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等,为能及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而历尽千难万险。杨靖宇曾冒着重重危险,组织抗联进行过两次西征,试图打通与关内联系的通道;周保中在伯力会议期间请求苏联帮助恢复与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联系;赵尚志曾在给中共北满省委一封请求书中写道:“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斗争环境中,抗联将士通过从苏联处获得的书报等资料,自觉学习毛泽东等同志的著作和中央的文件,以此作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指导。在条件异常艰苦又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抗联将士始终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创造性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表现出对党的赤胆忠心。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野心显露无遗。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不懈努力,并派遣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冯仲云等人分赴东北各地建立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发动人民与日寇展开斗争。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东北抗战力量历经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等几个时期。从辽河两岸到松花江畔,从巍巍长白山到绵绵兴安岭,广大将士怀揣拳拳爱国之心,以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悲壮豪情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诗篇,用鲜血和生命生动诠释了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步步紧逼的日寇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三千余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从这个意义上看,东北抗联的斗争充分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不但是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而且在局部地区也是抗战的主导力量。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战的环境十分恶劣,但抗联将士打击日寇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果决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震撼人心。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们积极学习党的领袖的著作,做好战士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将士、鼓舞斗志,坚定必胜信心;学习红军的游击战经验,并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游击战方法,增强斗争本领;在崇山峻岭之中建立起密营,以解决敌人残酷围剿下的给养和休整问题。在极为险恶的境地中,部队经常少衣无食,只能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果腹。特别是在身处绝境时,抗联将士顽强战斗、宁死不屈,用生命唱响英雄赞歌。赵一曼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坚贞不屈,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铮铮誓言;以冷云为首的八名女战士,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挽臂投江、壮烈殉国;杨靖宇在重兵围困的情况下坚持孤身战斗五天五夜,至死不投降……英雄的抗联将士在东北的抗日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万众一心向着敌人的炮火英勇前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充分展现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发挥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奋进新征程,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营养,从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编辑:李佳萌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