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感悟
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
发布时间:2021-09-28 08:47:29

江西上饶境内的怀玉山,方志敏被俘的地方树立着一座石碑,书刻着他在狱中的遗著《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公德的关键在于一个“公”字,党员干部要秉持公心、恪守公理、慎用公权、勤于公务、办事公道,才能赢得群众公认。

老一辈革命家用言行践行着“公德”,毛泽东要求子女拥有四项“特权”,为革命牺牲的特权、饱受苦难的特权、被执行纪律的特权、艰苦奋斗的特权;许光达恪守“三让”,让衔、让级、让位;黄克诚要求家人“三不准”,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不准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等崇高风范。“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的方志敏、“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最美奋斗者”杨善洲……他们一生奋战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用生命书写了公德的华章,为子孙后辈树立起一座座美德的丰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官员的公德,直接影响到民生的福祉、社会的公平正义等,官员失德,危害更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官员来看,很多人都是把“私”放在“公”的前面,用公权谋私利,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有的眼睛只向“上”看,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有的政绩观出现偏差,琢磨的是一亩三分地的得失,计较的是头上的官帽,与群众离心离德,甚至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古人云:“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公德隆,国必昌;公德毁,国必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有把“公”字放在心上的觉悟,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曾经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做到两个“称一称”。“称一称”有没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跟人民群众交朋友,贵在用心。以百姓心为心,才能用诚心换真心。“称一称”有没有正确使用公权,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应当用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创造出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

学史崇德,不仅包括造福人民的公德,还有对党忠诚的大德、严于律己的品德。三德之中,“明大德”是政之方向,“守公德”是行之准绳,“严私德”是己之操守,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能顾一隅而失全局。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党员干部涵养公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积月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小德成大德,最终达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作者系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吴雯雯   编辑:陈俊男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