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感悟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纵横谈(3)
发布时间:2021-06-15 08:30:00

杭州市委党校教授 安蓉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前辈们怀揣伟大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衰、长期执政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

党的根基和血脉来自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以人民而力,因人民而兴。

大革命失败30多万牺牲英烈中,大部分是跟随共产党闹革命的劳苦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战时期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取得的成就,是人民群众节衣缩食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也是亿万中国人民发挥创造精神生动主演的。

新中国成立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杭州市委做出全市半年内捐献战斗机12架的决定。广大职工踊跃开展捐献“杭州工人号”飞机活动。到1951年8月底,完成交款数16亿多元。仅杭州电气公司职工就捐献了1架战机的款额。在市家庭妇女代表会议上,77位妇女代表捐献10459000元,15只金戒指,4副金耳环,七两碎银……工商界捐献可购置飞机12架,其中民建会员金润庠经营的华丰造纸厂捐献飞机、大炮价值151.7亿元。文教界、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广大居民也都踊跃捐献。到1951年底,全市各单位捐献数已可购置战斗机18架,社会各界自发捐款数可购置战斗机24.5架。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百年史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在对待生死、名利、得失、政策等所有重大问题时,都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7月十年间,浙江省各地党组织连续遭到破坏,先后有1512位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人士和革命群众,被关押在位于今天西湖边望湖饭店位置的国民党陆军监狱里。其中152人先后遇难,包括张秋人、徐英、卓兰芳、罗学瓒等4位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4位省委常委和32位地县委书记。

执政之后党服务人民的鲜明本色,常常体现在对待自己工作毫不留情地反思,和实事求是纠正失误的态度上。杭州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采取了一次批准私营工商业全业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全业合作化的办法,导致供产销安排和企业改造工作来不及进行,出现了供产销脱节的情况。针对问题,市委及时制定了对私营企业清产核资采取“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和“从宽从了”的方针,很快缓解了问题。杭州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发挥出一定优越性后,也出现过办社过快过多、建社后经济政策不落实、社员思想不安等现象。1955年2月,浙江省委及时提出了“停止发展,全力巩固”的方针;杭州做出“收缩”和巩固的决定,至6月市郊区农村收缩2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有22个合作社被转为互助组,合作社由原来的182个整顿为160个,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由原来的20.6%下降为17.2%。

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过程,也是对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认识逐渐提高的过程,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解和选择的摸索过程。这些历史探索的意义,在于为后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先后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初级阶段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理论,十四大明确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杭州的重大决策,一直十分注重和杭州实际、民众诉求相结合。比如进入新世纪后破解“七难”中的“行路难”,通过学习考察和分析研究,市委认为:大都市解决“行路难”最终要靠立体交通,这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经验。杭州在努力开发地下空间、推动地铁发展的同时,不照搬国内外一些城市上“高架路”的经验,而从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出发,利用各种资源,加大财政补贴,同时发展地面公交、地铁、出租车、免费自行车系统、水上巴士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

改革开放43年,是杭州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43年,是杭州拉开城市骨架、调整城市布局、保护历史文化文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43年。除国家实行财政紧缩、压缩通涨政策的特殊年份外,杭州GDP的年增长长期位于10%以上。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9.41亿元增至2020年的3854.19亿元。经济的发展带来城镇居民生活的显著改善,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38元,上升到2020年的61879元。

人民的主体作用和牺牲精神是成就党的使命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的经济腾飞,是我党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先锋领导的结果,也是亿万民众几代人奋不顾身成就的英雄壮举。

民主革命时期,在党的感召和领导下,无数仁人志士和普通民众为翻身解放走上战场,付出了数千万生命的惨痛代价,才推动社会大踏步走入了新中国。我们这些后来者都是受益人。

新中国初建时,中国几乎没有工业,4亿人缺吃少穿。我们党重新分配了国内有限的财富,推动主要人力物力用于发展国家建设。两代中国人将全部个人价值和人生交给了国家。在举国体制动员下,我们发展了教育、医疗和工农业生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迅速提升。那个年代工、农、兵、学、商普通劳动者以及科学家、管理者几十年如一日地拼命劳作,用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架起了中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框架。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的中国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年代。从1978年开始,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市场,市场经济疏通了发展瓶颈,使无数人在资源和经济上受益。远看其势,社会财富在内外政策和市场激励下充分涌流,中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跃升;近观其质,中国劳动人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创造出滚滚社会财富,把中国推上快速发展的车道。中国的广大劳动者是高度敬业的可敬的人群。在这个意义上,跟着党奋发有为、创造中国历史的人民大众,是完成党的使命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安蓉泉   编辑:吴阳杰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