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一张泛黄借据,引出尘封72年的鱼水情深
发布时间:2021-06-03 08:30:00

得知湖源乡党委政府正在筹办“迎接解放——金萧支队整军整风展”,近日,今年67岁的富阳湖源乡新三村老党员李申泉,便把一张尘封了72年的借据捐献了出来。

泛黄的元书纸铺开,几行竖写的钢笔字跃然眼前:“今收到新华乡李善秋大米柒佰陆拾斤。此据。经手:第九独立营一连排长罗崇旺(印章)”。

当年借米给金萧支队的李善秋,正是李申泉的父亲。一段金萧支队与老区人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也由此浮出水面。

金萧支队当年曾在这里整军整风

金萧支队创建于1943年12月,是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解放战争后期扩大到衢州至萧山)两侧,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富阳常绿人蒋忠,先后任金萧支队第二大队队长、中共路西工委委员、路西抗日自卫大队副大队长、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

李申泉说,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跟他提起蒋忠。当时蒋忠以木匠为身份掩护,长期在富阳、桐庐、绍兴诸暨、金华浦江交界地带发展地下党员、壮大武装力量,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雕花匠”。

李申泉的爷爷在新华乡坑口村(今湖源乡新三村坑口自然村)开了爿杂货店,金萧支队在湖源山区活动时也来购买物资,照价付款。

有一次,蒋忠找到李善秋,希望他利用保长身份的便利,帮助采购布鞋、纱布等军用物资。李善秋一口应承,先撑竹筏到场口,然后搭轮船进杭城,历时28天,终于把紧缺物资采购齐全,并安全押运回来。

1945年,新四军苏浙军区为打通同浙东的联系,在金萧支队接应下,两渡富春江。1949年4月初,国民党调动两个师围剿金萧根据地,金萧支队主力奋力反击。取得胜利后,19日主力与各县党政武装在窈口会师。22日,支队电台收到人民解放军已于21日胜利渡过长江的消息,金萧支队配合解放金萧地区的时间紧迫,为此,金萧工委、金萧支队决定立即展开整军整风。24日,在李家(今新三村冠形塔自然村)召开动员大会作部署。5月1日,在龙门古镇举行追悼大会,向革命烈士宣誓“保证不腐化堕落,将革命进行到底”。金萧支队在富阳的整军整风,为迎接解放大军和“进城赶考”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张借据”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在李家李氏宗祠开会期间,金萧支队六连四排的临时食堂办在李汉福家。当时粮食非常紧张,这支穷苦人的队伍在墙上写下了“食堂注意事项50条”。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现在还是依稀可以看见一些当年的笔迹。

青黄不接的时候,蒋忠也会派人到老百姓家中借粮,但他们有一条铁的纪律——借粮必须留下借据,有军粮或军款的时候必须先还老百姓!

“蒋忠同志牺牲后,由队员应奎彪、盛叶堂接替与我父亲联络,父亲偷偷给支队准备了760斤粮食,支队一定要给父亲写张借据,父亲不肯收,等收粮的队员离开家里几天之后,父亲才在枕头底下发现了这张用元书纸写的借据。”李申泉说。

部队开拔后,李申泉的父亲悄悄将借据藏起来,直到去世也没有拿出来。20年前,李申泉的母亲去世,家人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这份写满了老区人民对党的深情,承载着党对人民的千钧重诺的物证。

“捐粮支持革命,就是当年父亲的真实想法。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父亲也从未想过拿着借据去找政府兑现。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更加不会在乎这点钱。”李申泉表示,今天把这张借据交给乡里展出来,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永远跟党走。

“‘一张借据’的故事正是军爱民、民拥军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就会像离开水的鱼。”湖源乡党委书记唐伟说,这张借据将作为“迎接解放——金萧支队整军整风展”的“红色名片”、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让参观者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骆炳浩 通讯员 朱琪   编辑:吴阳杰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