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两枚纪念章诉说着杭州热血青年建设祖国的荣光岁月
发布时间:2021-06-03 08:30:00

谢年昌和张鹏程,如今都是退休的老人了。回首青春岁月,他们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离开杭州,怀着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奔赴祖国的广阔天地里,把青春的诗写在远方大地上。

谢年昌去了高原,参加了西藏第一座水电站的建造;张鹏程去了四川,“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大三线建设无私奉献。回首往事,青春无悔。而他们两人各自视为珍宝的纪念章,在岁月的沉淀中,成了青春和奋斗的符号:时光过去,但那些情怀和坚持一直都在,而这,正是人生的意义。

雪域高原的青春岁月始终让他魂牵梦萦

档案:1956年西藏第一座水电站竣工纪念章

报料人:谢年昌

1956年春天,年轻的谢年昌和电力部水电总局机电安装公司的同事们,在完成我国第一座自己安装的水电站——北京官厅水电站后,又接到一项特殊的工程任务:在西藏拉萨建设一座水电站,专供布达拉宫及重要机关用电。这是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特殊项目。经过严格挑选,一支由35人组成的突击队迅速组成,并立即投入施工准备工作。

一个月后,谢年昌等第一批人员从北京经宝鸡、成都和刚建成的康藏公路进藏,开始了往返长达二万余里的艰辛历程。当时宝成铁路尚未建成通车,从北京坐火车到宝鸡后只能走“难以上青天”的蜀道。当时客车也没有开通,坐的都是解放牌货车。一辆车挤着十几个人,行李当座位,大家相互靠着。为防路上遭劫,工委组建了二十几辆车一起进藏,并派解放军前面开道。从成都到拉萨要经过二郎山、雀儿山等十六座高山,其中十三座山海拔在4000米以上,并要横跨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江河。

到了水电站,大家立刻投入艰苦而火热的建设中去。终于完工的那天,在布达拉宫前的军区大礼堂庆祝大会上,一大批经过严格考验的汉族干部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谢年昌和众人一起举起右手,朗读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神圣誓言,会上还颁发了以陈毅元帅为首的中央代表团赠送的纪念章。

谢年昌从事电力建设四十多年,先后参建的电厂近四十座,1978年他调回杭州,1983年调入杭州热电厂,先后担任副总工程师、纪委书记、党委书记等。雪域高原的青春岁月始终让他魂牵梦萦,成为人生中难忘的记忆和经历。

这是一段军民佳话和民族团结的往事

档案:四川石油大会战时被赠与的1956年毛泽东纪念章

报料人:张鹏程

1960年,张鹏程从杭一中毕业,考取北京石油学院。“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1965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张鹏程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前往四川工作。2000年,张鹏程退休,回到故乡,定居于西子湖畔。每次看到这枚纪念章,他都感慨万千,追忆起在祖国西部工作的那段难忘的经历:

当时正是大三线建设时期,1965年6月根据党中央的备战指示和大三线建设部署,大量的工厂与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单位内迁四川,国家要求从战略上寻找出新的后备能源,满足日益发展大三线工业及国防战略需要。在四川展开了勘探油气资源的大会战:即从全国调集数万石油职工及科研人员进行四川石油大会战。

党中央非常重视大三线建设,1965年11月邓小平来川视察,那几年贺龙、彭真、彭德怀、余秋里、康世恩等中央领导都纷纷来川视察指导。

我们在川西南一带进行石油勘探工作,进行地面地质与地下地球物理勘探。在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我遇到一位非常热心和好客的老人,当他看到我们为了祖国的强盛起早摸黑、不辞辛苦、风霜雨露、翻山越岭、东奔西跑寻找油气资源,非常感动也非常钦佩,与我交了朋友。当该地区阶段工作结束后,我向他告别时,他郑重将这枚1956年中央慰问团慰问少数民族时赠送给他的毛泽东纪念章送给了我,并告诉我这枚纪念章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他曾在彝族地区工作,这枚纪念章就是1956年中央慰问团赠送给他的。我看过红军长征途中路经彝族区时史料,在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谱写的我军军事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军民佳话:彝海结盟。这枚纪念章承载着民族团结、和睦大义的赞歌,也是老人期盼祖国繁荣昌盛的心愿象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郁葱   编辑:吴阳杰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