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是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的科学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具有重视历史学习、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坚持全面正确的历史观的鲜明特征,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是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待历史首先要实事求是承认历史、尊重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培养历史思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习近平的历史思维将历史提升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在他看来,历史思维所要把握和回答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潮流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谋划全局,才能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根基,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方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以史为鉴,更好前进。”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历史、把握当下、开创未来。历史思维是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长时段思维,要求以贯通古今的智慧分析现实问题,把现实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和把握,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的根据。培养历史思维需在实践中做到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去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世界,是习近平的历史思维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以纵深的历史眼光把握当代中国的时代方位,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的历史进程,认为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践行历史思维,不仅要立足中国,还要放眼世界,以世界历史的视野来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于对世界历史的深刻洞悉,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分析法,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习近平的历史思维始终坚持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首创性的统一。他指出,“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的历史思维的鲜亮底色。培养历史思维,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果方法论不对、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
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所展现的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对于党的领袖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采取全面、历史的科学分析方法,客观、公允地评价看待,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于历史虚无主义任意践踏、随意评说、肆意消费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