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感悟
写入党史创业史的下姜村
发布时间:2021-04-19 12:00:00

记者 李忠 摄

在党的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过的乡村、社区、学校、连队等,其实有很多很多。曾经很贫穷的淳安县枫树岭镇的下姜村,为什么成了生态环境和乡村文明共生共荣的“网红村”,凭什么成了中国统筹城乡发展队伍中走在前列的“明星村”,又是靠什么成了带动乡村走上共同富裕的“头雁村”?

党的唯物史观和宗旨理论,已经讲了整整一百年。纵观党的发展史,理论从来没有低下她高瞻远瞩、卓尔不群的头颅。但登高望远、宏观引领的纲领路线,与广袤、多样的现实社会之间,永远存在着纷繁难题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空间。把党的理论“转换”成百姓可以感知的真实获得,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政策、体制、思路、方法、能力等等“中间环节”上,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衔接联通工作。

在过去的二十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这五个层级的党组织,按照“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扎扎实实的“转化”工作,把党的宏观理论和乡村具体实际有机黏合在了一起,在下姜村,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学得来的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

把党的宗旨转化成助民行动

刚刚进入新世纪时,下姜村这个偏远山区的贫穷山村,收入低,环境差,交通难,“土墙房,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2001年,这里成为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先后六任省委书记坚持蹲点走访,省市县乡镇各级组织关心帮助,从狭窄泥路到基础设施建设,从环境脏乱到村容村貌整治,从限制土地流转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从个体农民耕作到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从参差不齐的“农家乐”到成立景区管理公司推动民宿发展并统一管理民宿,从年轻人外出打工到吸引很多人回乡创业,从单纯农作物到开辟果园等经济作物,从固守传统农业到发展现代农业再到借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下姜村的发展思路得到了持续推动和不断跃升。

党的宗旨既应该表现为对群众的嘘寒问暖,也要体现为对百姓改善生活的思路引领,还需要转换为帮扶助困的扎实举措——感情上、思路上和举措上的关心帮助,是党的宗旨逐步递进的三个落实层面。

把助民行动转化成红色资源

这里是习近平同志四次到访的地方,这里有六任省委书记的影像、声音、引导和变化等种种红色文化的印记。梳理、提炼和展示这些带有指导意义的政治文化资源,对于下姜村,对中国广大乡村而言,都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联系习近平同志在这里蹲点谈到的“中国梦”思想,下姜村委托专业机构来村调研,提炼出整体口号“梦开始的地方”,并设计系列江南乡村特色品牌logo和形象标识;进而,他们征集种植户、蚕农、果农、民宿业主等村民们的梦想,在家家门口作出个性展示,预示“中国梦”大目标的完成,依靠每一个中国人“小梦想”的努力和实现,不断提升“红色下姜”的品牌效应和旅游附加值。

结合习近平同志在这里调研时说过的“四种人”,下姜村把这个主题小品设计成参与式,在完成“做发展的带头人,新风尚的示范人,和谐的引领人,群众的贴心人”红色教育的同时,游客与导游、参观者和主讲人的互动问答细致入微,意味深长……下姜村,成为很多人参观学习的打卡地,人们在这里感受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经典实践。

红色,象征着火焰,意味着激情,也曾代表着革命。和平建设时期,红色资源有了新的更丰富的内涵。它和党的初心相连,和制度优势相关,和公平正义相合,和大众情怀相向……重视红色资源的作用,是对国情特点的自觉把握,也是对民心所向的贴近跟随,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把红色资源转化成创业品牌

领导关心是导向,红色文化是资源。但这些,都替代不了下姜人自身的机遇意识和积极作为。他们提出了“梦始于学”“梦成于道”“梦续于创”的口号。

淳安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下姜村为核心,以地缘相邻、文化相近、产业互补为原则,组建了包括共32个行政村在内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联合体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运作模式。党委书记由县领导兼任,常务副书记由“大下姜”工作组组长兼任,副书记由枫树岭、大墅两镇党委书记和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兼任,吸纳“大下姜”168家市场主体及若干乡贤成立理事会,下设培训、乡村旅游、农林和文创四个产业分会,开展市场化运营。

联合体还建立起大下姜乡村大脑运营指挥中心,通过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和助力农特产品销售,通过跨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示范带动、区域联动和规模集聚效应形成,走出一条“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市县两级编制了《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交通发展、旅游发展、产业振兴、村庄建设等专项规划,推出党建、文化、旅游、交通、美丽乡村、现代农业6大工程。“大下姜”实施了一系列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举措,推动有序开发、环境优化、休闲农业、红色旅游、村民入股、统筹民宿。

在红色资源的牵引下,下姜村争取省市县镇支持,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农村经营方式,努力盘活生态资源,大力提升乡村文明,硬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多个层面,创出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品牌、生态品牌、文明品牌和生活质量品牌,走出了独树一帜的乡村振兴之路。

把创业品牌转化成幸福生活

品牌是创新创业的结果,也是幸福生活的来源。

大下姜联合体先后争取到了浙江省级农业园区、杭州市级精品村、杭州市风景小镇等多个项目资金倾斜。

下姜村的发展,是有温度、重情感的发展。在“大下姜”区域参观可以看到,这里的智慧治理平台上接入了人员车辆识别、治安监控、智慧消防、阳光厨房、智慧治水、智慧城管等大数据,智慧医疗系统直联省城医院并开通了专家远程会诊,有的村还为70岁以上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睦家族,和邻里……”48字的下姜祖训,成为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生活。

农民,是中国社会中最不善表达的一个阶层,也是最善于从生活变化中感受文明进程的阶层。道路畅通、村容变样、机会增多、收入增加、青山绿水、乡风祥和、生活幸福……这些党的宗旨转换成的乡村巨变,带给农民群众的,是对现行党的农村政策的真诚拥护,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生活的满满信心。

创新实践和幸福生活,已转化成中国乡村振兴的活力标杆

下姜村这个已有800年历史的浙西山村,村容变美了,产业变强了,村民变富了,乡风变好了。先后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下姜村的实践经验怎么总结?人们还在学习和琢磨的过程中。在我看来,重视精神到物质、物质到精神的一系列“转化”,是一个鲜明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史,一直在努力探索对社会制度、经济基础、民族传统、社会文明、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的“转化”。“转化”,是讲求条件的,需要能量的,有待整合的,最终必须落地的。下姜村“转化”工作的背后,体现着六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务实作风,凝结着省市县镇村党政组织的机遇意识、整合能力和“一级领着一级干”的辛勤劳作,凸显着中国当代乡村中蕴藏着的无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浓缩着百年中国共产党追求历史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政治情怀。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安蓉泉   编辑:吴阳杰
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