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焦俊
1958年的杭州,除夕的脚步慢慢临近,街上多了很多采购年货的人。静悄悄的小营巷里,12岁的小男孩戚定,正坐在家门口看连环画。他不会想到,接下来几小时发生的事情,将会成为他一生最难忘的回忆——
这一天,毛泽东主席来小营巷视察卫生工作,并与居民们进行了亲切交流。戚定不仅见到了毛主席,还留下了好几张与毛主席的合影。
这一天,是1月5日;这一天,毛主席对小营巷的爱国卫生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你们这里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嘛”,这给小营巷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杭州小营巷,从此成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
红色档案
“不速之客”
毛主席的到来使幽静的小营巷沸腾了起来
1958年1月5日,午后,两辆小汽车从马市街驶进小营巷。
车门打开,几位气宇轩昂的人,边看边向小营巷里走去。
忙碌了一上午还未顾上吃饭的居委会主任石侣琼,和走在前面的身材高大的首长相距不过十来步时,不禁愣住了:这位身着银灰色衣服、脚穿棕黄色皮鞋的首长怎么这么面熟?她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是毛主席?
确实是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来小营巷,主要是来看这里的爱国卫生运动的。
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江南地区更甚。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对我国施行的细菌战,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整治环境,讲卫生,除“四害”(原为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苍蝇、蚊子、老鼠、臭虫),消灭血吸虫病等流行病,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小营巷是杭州的历史街区,在南宋时曾为朝廷禁卫军金枪班、银枪班的驻地。因有禁卫军小营部队驻扎,故称小营巷。
解放前,小营巷因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垃圾成堆、蚊蝇孳生、疾病流行,许多人被霍乱、痢疾、疟疾等病夺去了生命。解放后,小营巷居民响应号召,积极开展清洁卫生工作,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办起了托儿所、红十字站,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居民体质,并修建了小营公园,绿化美化环境,使“讲卫生、爱清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消灭了疟疾、乙型脑炎、伤寒、白喉、麻疹等传染性疾病。1956年,小营巷还被评为杭州市卫生模范单位。
1958年1月3日,毛主席在杭州起草了《关于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冬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立即动员起来除四害。
1月5日,毛主席正要离开杭州,在去机场的途中,突然提出要看看杭州的卫生情况。陪同的人都说小营巷的卫生工作做得最好,于是,毛主席就在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吴宪和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的陪同下,来到了上城区小营巷居民区。
三个墙门
看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小营巷,毛主席心情很舒畅,并先后走进61号墙门、56号墙门、42号墙门,询问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况。
在61号墙门,毛主席问:“这里住了几户人家?”时任小营巷居委会卫生委员程瑜紧跟在后面,回答:“10户。”毛主席回头问大家:“你们这里有没有苍蝇?有没有蚊子?”“没有苍蝇”“也很少有蚊子。”大伙儿七嘴八舌地回答。
毛主席来到小营巷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会聚到毛主席身边。毛主席一边向大家挥手致意,一边慢慢地向前走。
在56号墙门,只见居民的客厅、卧室窗明几净,箱笼、板壁、盆盆罐罐都擦得锃亮,屋子角落看不到蜘蛛网,连窗格子上也摸不到灰尘。在天井里,三只大水缸一字排开,每只缸上都盖着一个木盖子。毛主席走到一只缸前,揭开一个缸盖,仔细地看着。站在旁边的程瑜赶紧解释:“这是天雨水。”毛主席指着水缸中游来游去的鱼好奇地问:“为什么养鱼?”程瑜回答:“鱼吃孑孓。蚊子最喜欢在天雨水里繁殖孑孓,居民们就想出了在水缸里养鱼的办法。”毛主席听了,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可以推广。”此时,他才了解到,站在自己身边这位短发精干的姑娘,是居委会负责卫生工作的。毛主席紧紧握住程瑜的手,亲切地说:“你们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接着,毛主席又走进42号墙门。这里有教师胡澄章家、军属居素吾家。不知是被居素吾家整洁清净的环境吸引,还是走得有些累了,毛主席走到临窗的书桌边坐了下来。他看见桌子上有一份《杭州日报》,看了一会,还问程瑜:“你们都订吗?”程瑜回答说:“都订。”毛主席高兴地点点头。
此时,小营巷的男女老少都到巷子里来了。大家把42号墙门围了个严严实实,毛主席一出来,大家都主动闪出一条道,拥着他向前走,并高呼:“毛主席好!毛主席好!”
毛主席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车边。这时,毛主席看到人群中有一位胡须雪白的老人伸着手,想和他握手,可总是挤不到前面来。毛主席立刻向前两步,握住了老人的手。那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车子开动了,毛主席在车中向居民们挥手告别。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极大地鼓舞了杭州人民“消灭四害、卫生防病”的积极性,推动和促进了全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学小营、赶小营”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的深入发展,在全国也引起热烈的反响。小营巷居委会成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
1958年6月30日,毛主席看到《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长篇报道。他彻夜无眠,浮想联翩。在“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之际,毛主席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挥就了不朽诗篇《七律二首· 送瘟神》。
红色寻访
往昔追忆
毛主席坐在藤椅上阅读《杭州日报》
戚定看到自己与毛主席的合影,还是在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的几天后——照片登在《杭州日报》上,摄影署名是新华社的记者。
戚定找语文老师帮忙做指导,给新华社写了一封信。他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新华社寄来的这几张珍贵的照片。
“看,这张照片的场景,就是毛主席在居素吾家的窗边看报纸,我走到毛主席边上,也看了起来。”戚定指着墙上的照片说。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时的实景,如今都展陈在小营巷56号、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里。
1964年,小营街道将毛主席到过的小营巷56号辟为“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陈列馆”,陈列毛主席视察时的照片、用过的实物和小营巷卫生工作历史图片资料。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规模较小、设施简陋,2001年8月,陈列馆重建,更名为“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
纪念馆的第三篇章《后人忆往》,收集了曾陪同毛主席参观的几位亲历者的回忆。
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回忆:主席到小营巷视察,由于很突然,无论是卫生工作,还是警卫工作,事先都来不及准备和布置,看到的都是和平时一样的真实情况,整个场面热烈而有秩序。这些都让主席感到非常满意。
平时稳扎稳打,遇事方能不乱。
而据程瑜回忆:1952年,以除害灭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小营巷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铲除垃圾山、整修下水道、疏通臭水沟、清理果壳箱,使老鼠、苍蝇、蚊子、臭虫等“四害”无处藏身。并动员大伙“三天一小扫、五天一大扫”,将经常性的保洁活动延续下来,培养勤洗澡换衣和洗晒被服等习惯,形成爱清洁、讲卫生的风气。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后,大家搞卫生更努力了,因此被多次评为先进。”程瑜在回忆时曾这样说。
今年75岁的戚定是见证人,在本次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毛主席来过后,每家每户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自家门前的卫生,原先门前插着的晾衣竿、木材等也全部清理掉,小营巷比以前更干净了。”
红巷薪火
“原来清洁卫生也非小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一位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纪念本上留言。2001年,纪念馆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纪念馆被评为第四批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
而与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一巷之隔,全国首个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也在2017年5月正式揭牌落成,向参观者展示了新中国1952年以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历程,反映了爱国卫生运动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如今,走在长约300米的小营巷里,无论是路面、两边的老式民居,还是新楼房,都透露出洁净与清爽。铺了草坪、缀以名贵树木与花卉的小营公园,打理得清新怡人,鸟儿在其间筑巢、啁啾,内设“健康气象台”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科学饮食等健康文明科普片。北侧墙面的社区文化科普长廊上,也传播着针对老年人、孕妇、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饮食搭配和生活保健知识。与此同时,由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红巷生活馆、小营健康公园串起的小营·江南红巷景区,更让小营巷成为杭州一张著名的红色名片。近年来,全国各地走进小营红巷瞻仰、寻根的参观者已达年均20万人次。
“我们会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甘为孺子牛’的小营巷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小营巷第八代社区卫生委员朱凌翔说。
从第一代卫生委员程瑜开始,小营巷的卫生工作理念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巧的是,卫生委员们都很高寿,程瑜老人2014年过世,享年112岁,第二代、第三代卫生委员目前都健在,都有90余岁高龄了。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影响深远。它像一面旗帜,激励着全市人民不断创新卫生工作思路,走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新境界。这种精神,不管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还是在建设数智杭州、健康杭州、“世界名城”和展示“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伟大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今日干净整洁的小营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时代洪流中,战斗的红旗永远猎猎迎风,我们每个人都是勇敢的护旗手。
(照片由小营街道办事处提供)